不知道你这些印象是否从林洙那里得来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孤云发表时间:2004-06-19 00:25
太偏颇了。
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林洙当年一纸介绍信(林洙父亲写的,而且他其实也不认识林徽因,只知道是老乡),林徽因就把她当自己的后辈看待。这些在林洙刚出来的书里也承认的。如果林徽因真像你说的那样,怎会如此。
林徽因的母亲是林长民第二任夫人,这没什么好隐瞒的。而且,林如果对母亲不好,不会把她带在身边。她唯一去过一次福州,就是去看她母亲。
林徽因性情是有点傲,这很容易看出来,但不至于说得如此不堪呀。

呵呵,给你看看这个。题目有点噱头就是。


“中国第一才女”鲜为人知的一个月


 一
  
  前一段时间,因为在做一个福州女性文化专题,我开始寻访林徽因在福州的足迹,得以逐渐进入林徽因一段短暂却极具意义的生命之旅。在寻访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林徽因唯一一次与故乡的“彼此交错”,更看到掩埋在岁月中的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人和书的故事,也有一个家族的故事,还有一位独身女子84年的人生经历。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林徽因的身影。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杭州,因祖父林孝恂曾在浙江做官的缘故,全家人住在杭州。林徽因一生只回过故乡福州一次,逗留时间也极为短暂。她回福州的时间是在1928年9月。该年3月份,她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然后,二人赴欧洲考察古建筑。8月中旬,二人取道西伯利亚回国,先是回北京,马上又赶赴沈阳,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随后,林徽因请假回到福州。
  
  为什么林徽因一回国就马不停蹄地赶赴福州?她在福州呆了多久?到过哪些地方?留下什么痕迹?这一切,是一个个难解之谜,有关资料也大多语焉不详,能够勾勒出来的行踪只有几点:当林徽因到达福州时,受到父亲林长民创办的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同人的欢迎和宴请。在福州期间,她曾在乌石山第一中学演讲《建筑与文学》,在仓前山英华中学演讲《园林建筑艺术》。据说,还为叔父林天民设计了东街文艺剧场。
  
  这里涉及的人物,许多已经作古,抑或消失在人们视野之外。提到的地方,或已经归并,或早已不存在了。人事代谢,斗转星移,历史湮没在历史之中。茫茫人海,万千世界,哪里去找林徽因在福州的鳞爪片羽?
  
  费尽周折,我先找到了陈宇先生。陈宇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与同事陈钟英教授编过林徽因诗文集,是国内较早研究林徽因的专家。我试图从他那里联系上曾见过林徽因的人。他一听,连说了几声:“找不到了!找不到了!”他拜访的几位见过林徽因的人,现在都联络不到了。“你要是能找到林新声老人就好了!”陈宇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拜访过林徽因的堂妹林新声,他告诉我:“林新声是在福州见过林徽因的少数几个族亲之一,不过,我们当年找她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
  
  陈宇说,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当年在福州水部(地名)有座日式平房,一直由林新声代为看管。后来那一带拆迁,老太太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我们后来也多方联系过,却一直找不到。”陈宇陷入记忆之中。他说:“如果能找到她,你要告诉我啊!”看来,寻找林新声的下落,有望成为揭开林徽因故乡行更多故事的一把钥匙。可惜,直到那篇文章见报之前,我都没能找到她。
  
  二
  
  后来,我找到现为福建华南女子学院院长的陈钟英教授,从她那里我了解到当年她和陈宇编纂林徽因诗文集的过程。1954年,还是福建师范学校年青助教的陈钟英被选派到北京大学进修,为期2年。那时候,林徽因抱病在床,好友金岳霖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北大去看她。陈钟英亲眼见过金岳霖教授骑着自行车从未名湖畔匆匆而过,校园里也流传着林徽因的各种故事。这些,让来自福州的陈钟英不由对这位老乡产生兴趣,想找林徽因的书来看。她去了北大图书馆,却找不到林徽因的任何集子。于是,她萌生了收集林徽因散佚在报章上的作品,编纂成书的念头。当然,在那个年代,这件事是不可能的。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如同一片落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除了亲戚好友,几乎没什么人想起这位一代才女了。即使关注她的人,比如陈钟英,因为条件的不允许,也只有将心里的愿望深深埋藏。时光荏苒,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的陈钟英听说徐志摩、朱湘等人的作品集出版后,觉得完成青年时代愿望的时机到了。1983年春天,她与中文系同事陈宇开始着手收集林徽因的作品。他们找来旧《大公报》、《新月杂志》,跑遍省内的图书馆和相关单位。当年7月份,林徽因作品收集编纂工作初步完成。
  
  著名作家萧乾,早年亲受过林徽因的勉励与提携,当他得知陈钟英、陈宇在做林徽因的集子时,写信大加鼓励,称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林徽因散文、诗歌作品,复印、誊写下来厚厚的一大册。接着,二人携带书稿上北京,找人民文学出版社联系出版,顺道寻访在北京的林徽因的亲朋故友,充实材料撰写林徽因传记,搜罗林徽因失佚作品。当二人找到金岳霖教授时,已是风烛残年,记忆力严重衰退的金岳霖教授还能背出林徽因的诗句。除了北京,二人还跑了上海、昆明等地,遍访所能找到认识林徽因的人。
  
  编纂出版林徽因的诗文集,是陈钟英几十年的夙愿。1985年,《林徽因诗集》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沈从文题字。1992年,先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然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文集)。这两本集子,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是海内外第一本林徽因诗集,第一本林徽因文集。这两本集子印量都很少,诗集印数4600册,文集印数仅2760册,再加上后来有了更完备的林徽因诗文集出版,现在几乎找不到这两本书了。
  
  三
  
  采访陈宇教授的同时,我联系上了在清华大学的林洙女士。林洙女士是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任妻子,1928年生于福州,当年即离开福州。她与林徽因是远房亲戚,也是本家。1948年,林洙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她父亲开了一份介绍信,叫她去找林徽因。她和林徽因就是这样认识的。之后,林徽因给了林洙很多生活上的帮助。
  
  林洙告诉我,她与林徽因在一起的时候,林徽因从来没有提过1928年的福州之行。她说:“当时,林徽因的生母何雪媛已经在福州。”林洙说,林徽因至少在福州呆了一个月,甚至有半年。这是不确切的,因为根据材料,林徽因至少在一个月后就回东北大学了。林洙还谈到:“林徽因不太喜欢谈亲戚间的事情。她更愿意谈朋友,谈学术上的事情。喜欢谈沈从文他们几个。”
  
  从林洙女士那里,我并没有得到更多关于林徽因福州之行的材料。但她提到当时林徽因的母亲已经回到福州,结合其他资料,应该可以确定:林徽因当年回乡探亲,主要是来探望她的母亲,况且,林徽因的叔叔林天民(林长民的亲弟弟)也在福州。所以,林徽因这时候回原籍探亲是顺理成章的事。甚至,林徽因的福州之行,应该是没回国之前就定下的计划,林徽因好友费蔚梅(费正清夫人)所撰《梁思成和林徽因》一书中有提到:
  
  “躺在天津家中病床上的梁启超又在操心年轻夫妇回来时将会面临的儒家义务了。他们将必须完成向祖先的祭告仪式,这最少也得8到10天做准备。此外他们还必须到北京去祭扫祖先的坟墓。要完成这些做子孙的义务,时间真是太短。使徽因也能尽其孝道的福建之行看来只能推迟到寒假了。”
  
  我想,林徽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匆匆踏上南行的路途。林徽因在福州的具体活动细节,在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下,却只能暂付阙如了。那篇文章见报后,我收起早先那番追寻到底的冲劲,心想林徽因的福州之行的详细过程,恐怕就这样湮没在人事沧桑中了。却没想到,因为文章的见报,竟然让我们找到了林新声老太太!
  
  四
  
  原来,文章见报后,有人立刻把消息告诉了林新声的外甥,林新声的外甥又告诉了她。于是林新声找来那天的报纸,按着报纸上的电话号码往报社打了过来。当我把找到林新声的消息告诉陈宇后,他忍不住心头的激动,连说了几声好好好。那天一大早,我和陈宇在约定地点会合后,直奔林新声在福州的寓所。林新声之前便已获悉我们要去拜访她,当我们按响楼梯口的门铃,她开门出来,下了几步台阶。她一下子认出了陈宇,她激动地高声说道:“我真想你啊!”陈宇迎上去握着老太太的手,开心地说:“我和钟英也一直在找你,后来你搬家了,到处也找不到你。” “搬家那时太仓促了,哎呀,我有好多话要告诉你,我们进来,进来慢慢说。”
  
  林新声一边和我们闲聊一边忙着沏茶。坐定下来后,她谈起搬家的事。林新声是林天民的女儿,排行第五,因前面有一女早殇,所以包括邻里都叫她“四姐”。她1920年出生在福州新港家中,1938年搬到水部高桥巷那栋日式平房,一直住到1988年房子拆迁才搬到福州王庄。她在王庄一住10年,1998年,海外亲戚回福州探望她,看到她住的环境很差,便动员她卖掉王庄的房子,给她在福州融侨花园买了二套房子。如今,她一个人住一套房子,对面一套给外甥夫妇住,方便照顾她的晚年生活。
  
  林新声说,与林徽因一样,她也被肺病折磨了几十年,时好时坏,干不了什么工作。她起身去房间里拿出一包裹着牛皮纸,扎得紧紧的包裹。打开来,里面有书、报纸、照片等物事,大多是关于林徽因的。她一件件拿了出来给我们看,其中还有两副画在卡板纸上的水彩画,老太太说,这是林徽因当年回福州的时候画的,但上面没有落款,所以她也不和人提。这些弥足珍贵的纸片、照片,在文革的二次抄家时,散落了一地,老太太从地上一一捡起来珍藏着。
  
  其中一张照片,是林徽因在福州时与林天民等人在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大门口拍的。林徽因站在人群中间,她叔父林天民在她身后,旁边是她的弟弟妹妹们。照片上的林徽因穿着一身朴素淡雅的旗袍,在人群里显得光彩照人,却又不觉得太过刺眼。那时,我想起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诗句,四月的阳光,和熙、温暖却不炫目。
  
  原来,1925年林长民在郭松龄反奉战争中中流弹不幸去世后,林长民便将哥哥的二位夫人和子女们都接到了福州。林徽因此次福州之行,确实是回来与家人团聚。在福州的时候,她住在新港林天民家,林新声说,那是因为林徽因与叔叔比较和得来,两人常在一起谈论建筑上的事情。林天民在日本学的是电气工程,却也爱好建筑设计。当时,林天民正好要建东街文艺剧场,他对林徽因说:“既然你是搞建筑的,你来帮我设计这座剧场吧”。林徽因忙说她是研究建筑的,不是搞房屋设计的。所以,当时的东街文艺剧场,工程师署名林天民。那时候,林新声只有9岁(虚岁),她在一边亲耳听到父亲和林徽因的谈话。东街文艺剧场现址在福州聚春园,原建筑早已不存。
  
  林新声说,林徽因在福州住了一个多月便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后来和林徽因住在一起,1972年逝世于北京。林徽因的二娘(林长民第三夫人)程桂林则留在福州,中间一度去了郑州儿子林暄那里,后来又回到福州,1972年逝世。林长民有三位夫人,元配(早逝,姓氏不详)乃指腹为婚,家里因她精神上有点问题,不让林长民进她的房间,说是怕以后生孩子也会脑子不清楚。何雪媛只生下林徽因一个女儿,第三夫人程桂林生有五个子女。
  
  林徽因回福州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林家大团聚的时候。林长民的妻子、子女们,以及林天民全家人当时都在福州。以后,再也没有过这样的场面。而林新声在谈话中,几次说到:“他们一个个都走了,就留下我一个人在这里。”林新声的兄弟姐妹们,后来一个个各奔前程,如今也大半凋零去世了。现在,林新声的二哥林宣在西安,林宣早年在北京见过徐志摩等人,二姐林东皇早在解放前去了台湾,后来去了美国,妹妹林慧玉、林旦也在美国,最小的妹妹熏子则在1937年就由生母带去了日本。林长民的子女,现在仍在世的是郑州的林暄和在武昌的林垣。美国著名的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林长民的亲孙女,林徽因同父异母弟林桓的女儿。
  
  林新声每个月都要花许多邮费写信寄往各处,和她的亲戚们保持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林新声成了林氏家族在故乡的一个联系纽带。那天,陈宇带了一本《林徽因》文集想给林新声留作纪念。林新声也拿出了一本同样的书,那是林徽因之子梁从诫1993年初给她寄来的,上面写着:“新声姨存念”。
  
  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林徽因的一生中,显得是那么的短暂,而林徽因的一生,却如耀眼的星星,在历史上留下亮丽的光彩。林徽因1921年开始发表新诗,后来加入新月社,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才女”。她的文学作品加起来不过10来万字,却“几乎是篇篇朱玉”。在建筑和美术方面,林徽因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也正因如此,在林徽因逝世几十年后,还有那么多人惦记她,想起她。
  
  2003年3月20日 于福州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神经
  • 自行车 
  • 2004-06-18 11:47
  • 18
  • 860
  • 0/0
  •  
  • 小李飞花 
  • 2004-06-20 09:22
  • 34
  • 867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