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还是诗歌?” 一个英文摄影论坛对背心片子的评论

论坛:江湖色作者:jura发表时间:2003-08-21 14:38



昨儿跟背心聊片子,他让我看了他在巴黎街头拍的一张片子[见链接]。该片在一个英文摄影论坛www.photo.net 被挑为该论坛8月18日这一周的[每周一片]Photograph of the Week Discussion,供网友集中讨论。迄今已有三十多名“网友”对该片进行评论,褒贬不一。这些英文跟贴评论读来绕有趣味,感触颇深,现将原文直译出来供大家参考,体会一下这个摄影论坛的玩法和路数,感觉一下东西方摄影网友评论片子的异同。[全文约7500字,请参照原文。] [注1]

译文如下:

一、论坛介绍文字

1、摄影者:Lei GAO (就是“背心”) 。

2、为什么选择背心这张照片作为本周的[每周一片]:

该版主Elves在解释说,“这张片子中有两个表情,其中一个是模糊的。然而,似乎正是这模糊使我们更能好地领会现场发生的一切。我们或许还可以猜测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看这幅片子的构图?似乎片子有两个主体,而不是一个:这样做是否让你不舒服?你是否觉得片子分裂成两半?片子中的动作、背景以及画幅是否有助于达到某种统一?最后,片子的拍摄时机如何?依你看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这一场景?这是一幅复杂的片子,一张或许不是Lei GAO个人图片集里最棒的片子。但是,这是一张值得我们大家讨论一周的片子。”

3、状态

该片点击数迄今为58876次,评论的美学参数为5.64,原创性为6.12,两者满分均为7。

4、拍摄参数

拍摄时间:2003年7月22日。
拍摄地点:法国巴黎
相机:Hasselblad XPAN
胶卷:Kodak Tri-X-Professional 35mm
后期制作:无

5、版主介绍

该论坛版主Elves [2003年8月18日06:36 A.M. 美国东部时间]在解释本周评论主题时说,“本周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Human Interaction (最好叫 candid/street/journalism style)”。跟以往一样,选出一张[每周一片]的目的并不是要找出最好的片子(我们知道没有人会同意这样的选择),但是,我们找出的片子必须是值得讨论一周的片子。我们希望你能喜欢我们本周选出的片子,同时,我们期待着读到你对这张片子的评论 – 关于片子的优点和缺点。

二、背心介绍拍摄经过及回帖[译文]

谢谢你们的评论。

这张片子是在塞纳河畔的“巴黎沙滩”上拍的。巴黎政府沿着塞纳河畔的城区为那些不能外出渡假的人们搞了一个人工沙滩。片子中两个艺术家在Pont Neuf桥下表演。

在我玩Xpan相机之前,我经常用仙娜的可变焦后背拍摄全景照片。这次,我租了一台Xpan 想试试“自由构图”。当时现场非常拥挤,因为那是“巴黎沙滩”开放的第二天。背景中的人们赤足行走,两个艺术家缓缓地边走边唱。桥下的所有人都在阴影里。我必须把光圈设在8,因为没有center gray filter, 快门速度为大约是1/15秒,(我把tri-x 设在200, 相机是Xpan 第一代, 我无法确定具体快门速度).

在拍这张片子之前,我来回走了好几遍,琢磨着如何把这两个主体从杂乱的背景中剥离出来(我必须收缩光圈)。我前后拍了3张,人们似乎对音乐并不感兴趣,我在构图的时候,我尽量想抓住两个艺术家沉浸在音乐中的瞬间,虽然周围人们并不在意他们的表演,恰恰是这个时候,艺术家和观众分离开来。

由于上载图片时的压缩,手风琴师看起来似乎没有在看着女歌手,然而,事实上,他的确在看着她。我的眼睛在取景器里面左右观察,抓住了手风琴师注视女歌手的一瞬间。

很遗憾穿白色T恤衫的男孩有些干扰画面。我当时还有一些怪主意,比如希望有几个黑人从艺人们身后走过,但是上帝这次没有给我这个礼物。那个方盒子是一个照明用灯箱,上面有蓝色胶片,在巴黎沙滩的每一座桥下面都安放有这种灯箱。

请允许我再次感谢你们的评论。

Lei GAO

三、该论坛网友对该片的评论[译文] [注2]

1、Peter Daalder 说:Photo.net Patron, August 18, 2003; 07:28 A.M. Eastern

很少有什么片子让我在[每周一片]栏目留下评论。我之前还没有机会仔细看Lei GAO的这张片子,但是我认为版主Elves 为一周讨论所作出的这个选择是很棒的。我的初步反应是,手风琴师是此片中的“鸡肋”[多余的东西],但再仔细看便打消了这个想法。上次与Lei GAO就[每周一片]交流是今年1月。我从那时起就开始欣赏Lei GAO作品的专业水平,在此,我祝贺Lei GAO成为本周讨论的焦点,并希望看到大家畅所欲言地讨论该片。

2、Chris Battey说: , August 19, 2003; 01:56 A.M. Eastern

我觉得这片子不咋地。我认为构图太弱。

我觉得背景没有什么趣味。虚化的人们在片子里面很少发挥积极作用,除非你用虚化来表示构图,或者把你的视线引向主体。如果这个男孩成像清晰的话,或许他们的面部表情会给我们更多的细节来揭示他们如何感受歌手和乐师。

就这片子而言,我认为片子的构图在一个平面上,属于两维空间,从左至右。我认为要成功地用xpan拍摄街景,你需要把形体和主体全画面地编织起来,保持一个有趣味的背景来反衬或者烘托前景。

这当然很难,我的经验是,先找一个好背景,然后再等待你的主体走进你的画面。

无论如何,祝贺你,很高兴看到这种街头艺人还在巴黎表演,特别是在巴黎政府修改了有关隐私的法律之后。

3、Marc Gouguenheim说:August 20, 2003; 12:37 A.M. Eastern

首先祝贺Lei GAO。我主要针对Chris Battey 的帖子说说我的看法。Chris,我对你的评论不敢苟同(至少部分地)。

你说,“我觉得背景没有什么趣味。虚化的人们在片子里面很少发挥积极作用,除非你用虚化来表示构图,或者把你的视线引向主体。”

作为一般观点,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你是对的。

你还说,“如果这个男孩成像清晰的话,或许他们的面部表情会给我们更多的细节来揭示他们如何感受歌手和乐师。”

公平地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在某种程度上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是说,你的建议或许可行,而且会为前景中的动作增加“更多的细节”,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产生完全另外一幅片子,而这样一幅片子并不一定是更好的片子。

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背景给片子带来了什么?片子中虚化的背景是说,这些行人在走过。这些行人感觉街头音乐和艺人的方式并不是Lei GAO所要表达的主题。也不是这张片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对我来说,背景虚化意味着一种对前景中发生的一切的“漠视”。背景中的行人在路过这里---这在巴黎街头和地铁里面司空见惯---他们根本不理会这里的街头演出。这种“漠视”,对我来说,恰恰反衬了主题,特别是街头艺人脸上充满激情的,昂扬的表情。乐师和歌手都处在音乐的高潮中,而背景中行人自顾自走路,错过了艺人激情演出的的华彩部分。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本片中背景所发挥的作用。这最好地展现了本片中难以置信的原创性。Lei GAO在使用宽幅上并没有遵循常规的路子,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使用方法。

更有意思的是,Lei GAO说这张片子是在Pont-Neuf桥下拍摄的。很明显,这里几乎没有什么现场光,因此,你所要求的清晰的背景,必须靠3200度的高速胶卷,或者把现有胶卷增感到底。Lei GAO没有选择这样传统的极端办法,相反,他打破常规,决定充分利用现场低照度,使用慢速快门来虚化背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或许这也是当时唯一可以选择的办法。但是,这一招效果非常好,因为它隔离了这部电影中的两个主人公,精确地传递了他们的一种隔离状态,凸显了他们沉浸在自己音乐世界里面,全然不顾周围街头的这么一种事实。我对乐师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能被聚焦如此清晰到惊异,尤其是女人已经非常模糊的情况下。似乎最终是这位乐师在控制着女歌手的音乐高潮。。。

你还说,“我认为片子的构图在一个平面上,属于两维空间,从左至右。”

的确是这样。尽管我们看到了两个乐人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但是我们几乎感觉不到。

你最后说,“我认为要成功地用xpan拍摄街景,你需要把形体和主体全画面地编织起来,保持一个有趣味的背景来反衬或者烘托前景。”

我认为,Lei GAO恰恰证明了不同的手法可以异曲同工。但是,这张片子是很多片子中的一张,让我们忘记了“标准的拍法”,不仅看到能看到的东西,更关键的是,感觉到它的存在。

对我来说,这张片子是photo.net论坛中最迷人的街头摄影,它是我在这里所看到过的所有片子中,使用虚化技术最好的一个。

结论: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张奇异的好片子,作为法国人,我敢说这张片子抓住了法国情调的精髓,抓住了充满艺术色彩的巴黎街头生活的实质,而我看到的任何其他片子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对我来说很惊异,Lei GAO,一个似乎来自中国的人,竟然是这张片子的作者。这张片子把我,一个居住在马来西亚的法国公民,“带回了老家”。这张片子充满了法国味儿,画面上写满了这么一句话,法国,法国。

[最新追加]
Chris Battey说: August 20, 2003; 10:04 P.M. Eastern

Ca Va Marc? [法语:Marc你好吗?]。我理解你的意思。是的,这片子你感觉特别巴黎街头。我同意街头艺人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表演的处境,是的,虚化和几乎“发飘”的构图(如果这个用词贴切的话,发飘?),自然有助于表现那些具有临场感的片子,表现这些艺人们演出所处的困境。

但是(我总是有“但是”),我认为我自己上面的评论还算含蓄的,其实,个人来讲,我需要的更多。

我喜欢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在这张抓拍的片子里面,我感到那种“瞬间”了吗?那种把所有要素集合起来,真正表现出当时发生的一切的那种瞬间?Non.[法语:没有]

我觉得这张片子更像爵士乐,而不是诗歌。我是一个保守的浪漫主义者。我需要经典的浪漫的街头照片。

Lei GAO,你有一双奇妙的眼睛,热爱你[埃及]沙漠那套片子,但是对我来说,巴黎意味着[摄影大师]罗伯特 杜瓦诺Doisneau和马克吕布Riboud, 因此,在我接受洗脑治疗并改变自我之前,我坚持戴玫瑰色墨镜。

此致敬礼. CB.

4、Ken Thalheimer 说:Photo.net Patron, August 18, 2003; 09:45 A.M. Eastern

这片子对我没啥感觉。片子质量不错,但是我觉得两个主体在打架。画面右边那个方的是什么东东?

5、Back Shooter说:August 18, 2003; 10:33 A.M. Eastern

此片中有一种很好的动态,但是我觉得极端的全景宽幅裁切,剥夺了整个场景的很多东西,特别是片子两个主人公的下半身。片子虚了没问题,片子右上边的神秘方形物也无碍,我认为它们反而给片子增加了一些东西。片子呈现褐色调似乎没有道理。

6、Dean G说:August 18, 2003; 10:53 A.M. Eastern

这片子在讲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男人在拉手风琴。手风琴是上帝把魔鬼打进地狱之前让魔鬼制造的几件东西之一。这个手风琴师,像所有拉手风琴的一样,都是魔鬼的奴仆。你看看这拉手风琴的痛苦表情,啧啧,脸上挂着着魔般的欢乐,他手指挤压出来的是纯粹的、蒸馏后的痛苦。这像死亡之光一样从后面击中了那可怜的唱歌女人。她无法逃脱。她的血液凝固干涸,把身后的观众吓得四散奔逃。。。我认为把这样动态的瞬间捕捉下来是需要勇气的。从视觉上讲,画面的主体是拉手风琴的男人,因为他在焦点上,其余都不是。如果没有这个拉手风琴的,我认为这片子就不值当在这里讨论了。片子的模糊不是来自主体的运动,而是恐惧。这片子拍得好。

7、Philipp Leibfried说:August 18, 2003; 11:14 A.M. Eastern

我认为这片子基本上很好,因为视觉元素都很好,比如手风琴师的面部表情,歌手的激情和虚化的动作。但是对我来说,这两个人似乎脱节了,尽管手风琴师如此紧盯着歌手。在视觉上他们太分开了,给人一种感觉他们是彼此隔离的。这种隔断被宽幅加剧了,造成他们身体从中间被切掉。两人之间唯一的联系是手风琴师的目光,然而,这目光不足以弥补两人之间的距离,构成一个有效的连接。我认为,要是摄影者向右边走2-3步再拍摄,把两个主体拉近,这片子就会好些。

8、Milos Bozovic说:August 18, 2003; 12:39 P.M. Eastern

真棒!我发现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手风琴师非常清晰而片子其他部分,包括歌手都是虚的,而且是以不同的方式和朝着不同方向虚化。用黑白片拍摄是个好主意。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我需要再仔细看看这片子。。。

9、Wayne Melia说:Photo.net Patron, August 18, 2003; 01:27 P.M. Eastern

这片子对我路子。与philipp不同,我认为主体之间物理隔断是成功的要素。窃以为,并列凸显手风琴师的清晰和歌手的模糊, 揭示他们两人各自世界里的紧张状态,歌手几乎不顾伴奏,只顾自己忘情地唱着,而手风琴师一路紧追不地舍伴奏。同时,这种紧张还体现在手风琴师的眼神中。这样,摄影者便创造出了两者之间在音乐上的联系。片子的高反差和背景中的暗部物体营造了一种万花筒似的场景,其间,观众可以游荡和幻象。这片干得漂亮。

10、Dan Aragon说:August 18, 2003; 02:04 P.M. Eastern

我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张片子。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女人很忧伤。手风琴师似乎在试图引诱她。这片子提出很多问题,而这正是我喜欢的。这片子很奇特,我喜欢宽幅。我并不在意身体被裁掉,或者背景如何如何。对我来说,唯一不好的右边的那个盒子,比较分散注意力。总之,这是一幅伟大的照片。

11、nathan cohen说:August 18, 2003; 02:24 P.M. Eastern

手风琴师凝固了,而背景在流动。我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张摆拍,不是抓拍。要是抓拍的话,作为两个街头艺人生活的一个断面,这片子并没有传达一种情绪上的要素。但是,如果是摆拍,我的感觉是,片子虚假地传递着其实并不那么有意思的东西。片子曝光过度了。这个题材我觉得没劲。这里要是用彩色片会比黑白更出效果。

12、Scott Esposito说:August 18, 2003; 02:57 P.M. Eastern

凝固的瞬间。这张片子抓住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并把他们柔和和一起。我不认为男手风琴师和女歌手之间必须有什么联系。

摄影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够从时间流逝中截取一个瞬间,把这个瞬间表现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人们大笑的照片往往会看起来像人们在哭泣的照片。同样,像这张照片,我们看到的是与现实生活非常不同的场景。

我不认为这张片子是在讲故事。片子看起来更像在表达一种情绪。片子的要素,男人和女人的脸,虚化的动作,黑暗的天空等等,都给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感觉。我喜欢这片子的冲击力,不认为片子需要什么叙述。

13、George Lathan说:August 18, 2003; 02:59 P.M. Eastern

是黑白创造了这幅片子,给它定了调子。要是彩色片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片子中的虚化部分使你的眼睛在主体之间进行扫描。穿白色T恤衫的男孩似乎破坏了画面,因为白色是你第一眼看照片时目光投向的地方。不妨试试用手指盖住小孩,片子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宽幅使我们可以集中在两个主体身上。

14、Carl Root说:Photo.net Patron, August 18, 2003; 04:44 P.M. Eastern

我喜欢男的表情和他是整个片子中最清晰的事实。我还喜欢片子的用光。

我的第一反应是,女的似乎是一个溜冰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女的不知道他在看她,似乎自顾自的抒发悲情,而正是这种悲情吸引了男人的目光。假如Lei GAO想要把他们表现为一对一起干活的艺人,我们需要看到更多关于这个女歌手的细节,这样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视觉线索,比如,手的姿势,把他们两个与观众隔开的空间等等。

15、Michael Brown说:August 18, 2003; 05:57 P.M. Eastern

关于选择宽幅。感谢版主 Elves 挑选了的这张宽幅,也感谢Lei GAO拍了这么棒的一张街头摄影片子。有一个问题,这不是关于宽幅的裁切,而是宽幅的构图问题。要是有人使用 5*7 或6*9,对裁切就没有什么好说的。那是相机的规格。所以,任何人不能无端地剥夺摄影者的构图技能,声称摄影者在PS里面进行裁剪之前,必须先搞清楚人家使用的是什么器材。

16、Robert Sinton说:August 18, 2003; 06:25 P.M. Eastern

虽然片子看起来有很多层次,我感觉片子本身构成了一个漂亮的统一体。在看此片的缩小示图时,我的印象曾是一幅没有情绪的舞台剧照(因为背景看不清楚),但是点开大图仔细看后,发现片子展现了一个过路人的惊喜,而这个过路人保持着相当惊人的冷静。用景深来分离两个主体本身,映射到前景人的动作,这一切都加剧了手风琴师全神贯注地,或者说,沉迷于女歌手的那种紧张状态。

尽管这片子暗示着一个复杂的故事,但这不仅仅归功于宽幅。我感觉片子像从一个充满激情的电影中凝固下来的一个瞬间—而这个电影我现在特想看!

画面右边的发光的物体是在分散注意力。感觉完全可以裁掉,但是这样做会使画面右边会失去平衡,代价太高。或许可以使用数字后期把该物的亮光压暗一些?这片子的拍摄角度剧棒,没什么好说的:拍摄者向右边移动会使手风琴师的注视与相机距离太近,失去这张好片最基本的魔力。

17、Back Shooter说:August 18, 2003; 06:47 P.M. Eastern

裁剪片子,你可以用相机,也可以后期。我没有意识到这张片子是用宽幅相机拍摄的,但是我坚持我的观点。在Lei GAO上载的此类街景片子中还有比这幅在构图上更棒的。

18、Kudzu Kelly说:Photo.net Patron, August 18, 2003; 10:28 P.M. Eastern

很明显这是一张体现表演的片子,但是,背景中人物没有交代这是何种表演。有意思的是,乐师聚焦清晰,而跳舞的人却虚了。要是更完美的话,女人的脸应该清楚,而她的手臂舞动。不管怎样,这片还是好片。我喜欢Lei GAO的影集。

19、Jeffrey Moore说:Photo.net Patron, August 18, 2003; 10:44 P.M. Eastern

我最不擅长拍摄人物,我更喜欢拍摄没有生命的山水景物。我是这张片子以及Lei GAO整个个人像册的崇拜者。他真的具有抓住瞬间的天赋。加油干呵。我有一个问题: "Back Shooter" 说的“片子呈现褐色调似乎没有道理” 到底是什么14?

20、Ambika Bhatt说:August 19, 2003; 05:20 A.M. Eastern

这片子我喜欢极了。我爱那份虚,完全地爱。男人的清晰面孔与跳舞的女人的模糊脸形成鲜明对比。

21、Terrence Kent说:August 19, 2003; 06:13 A.M. Eastern

最棒的是拍摄时机和技巧,真的很喜欢这片子。但是,女歌手看起来似乎像要打喷嚏,呵呵,奇妙的片子。

22、William Nicholls说: Photo.net Patron, August 19, 2003; 12:34 P.M. Eastern

就Xpan的小口径[光圈]镜头来说,这张片子已经把镜头使用到了极限。

23、Jacques Henry说: Photo.net Patron, August 19, 2003; 10:20 P.M. Eastern

首先,祝贺Lei GAO,我非常喜欢你过去影集里的很多片子。。。以前我没有见到过这张片子。

我喜欢片子中一种美国电影的风格,片子的故事性和动感。我觉得像骑在儿童乐园的旋转木马上,看到了“巴黎全景”。男人似乎并没有在看这个女人,他的目光似乎在看远处,很空,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音乐中,就像一个盲人,想着手指头的下一个动作。右边的发亮物体的确很碍眼,对片子没有什么好处。。。要是我,我会稍微处理一下它的。

24、Juun Ea 说:August 19, 2003; 11:05 P.M. Eastern

祝贺这一期[每周一片]的Lei GAO还有充满力度、令人鼓舞的影集!你的影集里面有很多好东东!这张片子不是你最强的,我以为,但是片子有一种个性,为大家辩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版主Elves提出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让你不舒服?你是否觉得片子分裂成两半?片子中的动作、背景以及画幅是否有助于恢复某种统一?”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片子所凸显出来的不完美、另类、离奇揭示了街头卖艺的本质。街头卖艺完全不同于舞台表演,没有大幕,没有灯光,没有礼貌的观众,往往在完全没有控制的环境下演出。演出本身被从理想的环境中剥离出来。很多情况下,街头艺人必须与周围嘈杂的环境和汽车行人的噪音竞争,路过的行人用正常声音交谈。大多数街头艺人不得不进行“补偿”,夸张他们所能做得一切。我同意上面的帖子,白衣男孩和发光体是视觉干扰。要是没有这两个东西,片子的画面会更干净,但是这两个东西同时也说明了环境的混乱和嘈杂。片子展现了一种强烈反差,一方面是艺人极具戏剧性和富于变化的面部表情,另一方面是过路行人的冷漠和不在意。这是一个混乱的场景,充满了噪音,分裂的动作,和破坏视觉但在功能上又有必要的物体,比如白色灯箱。但这难道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街景么?因此,我觉得这张片子的背景非常恰当。当然,如果乐师的眼睛直接看着歌手会更好。再一次表示祝贺。

25、Mark * 说:August 20, 2003; 01:23 A.M. Eastern

不容易呵,这里的片子终于有一张有情绪的了,而不仅仅是物体!这种片子在这里太稀少了。。。很好很好。

26、John McLaine说: Photo.net Patron, August 20, 2003; 03:09 A.M. Eastern

快速浏览了Lei GAO的影集,使我很快确信,Lei GAO具有一种观念和能力,让我们准确看到一个他想让我们看到的景象。你的片子总的都很杰出,没有例外。祝贺你!

27、Chris Waller说: Photo.net Hero, August 20, 2003; 05:07 A.M. Eastern

我爱这片子。我最喜欢的摄影家是Brassai, Doisneau and Lartigue. 这张片子走的是他们的路子。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但是观众不可避免地想知道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个人历史。迷惑中。

28、Peter Apos说: Photo.net Patron, August 20, 2003; 05:49 A.M. Eastern

Lei GAO,伟大的影集。你的片子中有种美妙的三维空间感(我甚至敢说这些纪实片本身已经是一种风光片了!)。尤其是看这张片子,我看到一种具有电影摄影质量的瞬间,对生活的聚焦超越了单幅主体。酷毕!

29、Phil Morris说:Photo.net Patron

根据手风琴师和穿紧身连衣裤的女歌手并排站立的情况,片子不可避免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手风琴师在导演着女人的动作。女人跟着男人的音乐跳舞。两人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在与音乐共鸣。我认为,要是手风琴师的目光盯住女歌手的后脑勺,两个主角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具有故事性。这样会凸显手风琴师通过他的音乐,具有一种力量,来控制女歌手的飞行。然而,这里男人的目光却看着片子以外的东西。我认为小男孩如果不穿白衣服会对画面更有帮助。 这是你的另一张杰作,就像你的那张足球入网一样精彩。

注释:

注1:背心本人对翻译以上文字表示无异议,译文未经背心本人阅。
注2:为了方便阅读跟贴回帖,个别帖子先后顺序有所调整,其余仍按上帖时间顺序排列。原文收录截至日期:2003年8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10:04 P.M. 。

翻译:Jura


背心的片子以及相关评论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嘿嘿
  • leftman 
  • 2003-08-22 06:58
  • 175
  • 418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