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10招?看我扒你的皮!

论坛:江湖色作者:royal发表时间:1999-11-25 12:15
昨晚上时间不够,只写了几句第一眼感觉,想着今天再来慢慢扒你
的皮,结果一看还真有不少人中招,连猎人都说这10秘诀“可操作”
性极强,看来说你这10招是偏门已经太客气了。

Jura,你认真地告诉我,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真是你“把自己这
几年来在东西方看到的获奖的外刊刊载的国内风行的摄员欣赏的流
行的片子归纳一下”吗?你是真的要总结10招让大家来思考这10招
用完了该怎么办吗?

1、关于胶片:一定要黑白,打S也不能彩色,幻灯片也
不够专业,证明你还沉溺于色彩的温柔乡里,无法担负
起有良知的摄影家兼社会活动家之重任。只有黑白才酷,
才专业,才返朴归真,显得你和你的片子一样有来头,
是玩家,是PRO。PS。彩色片用PS在屏幕上转黑白不行,
只能适得其反,招来一堆严肃的土豆或庄严的砖头。记
着,现在为什么老照片吃香?

谁要求“有良知的摄影家”一定要“担负”“社会活动家之重任”?是社会
要求,还是国家规定?拍黑白照就一定是为了“显得你和你的片子一样有来
头”吗?彩负在屏幕上转黑白是你惯用手法,在新浪在江湖都有不少反对意
见,大家认为(包括我)这种手法不利于锻炼对场景的预见性---这正是一
个认真的摄影者需要经常锻炼的。---你把这叫作“严肃的土豆或庄严的砖
头”?

2、关于镜头:要广角。当然是越广越好,好像有一个
叫JURA的人喊过一嗓子什么20MM万岁的极左口号。如果
一时没有条件或者没有勇气挑战超广角,24/28都成,
但千万不要低于35,否则你和你的片子都缺乏视觉冲击
力。注意:据玩超广角玩反胃了的国内专家(曾璜?)说,
超广角现在有些倒胃口,人们开始警戒起来,认为太广
的广角是没有见识和低能的标签。因此,建议你最好走
中庸之道,28最保险(像G2?而且还要1.4)。绝对中间
派。没有人能说你什么。记着,海纳百川。镜头也是这
样,镜头里面包容的东西多了,就矛盾了,越矛盾复杂,
就越与世纪末的现代社会相吻合。社会本来就很复杂嘛。
嘿,嘿嘿嘿!

前后矛盾。先说要“越广越好”的广角,再建议“最好走中庸之道”,最后
又要人“记着,海纳百川”,你这是要让人用超广角还是不让人用哪?你倒
是说说,是为了让镜头里包容的东西多而要利用广角的视野,还是为了突出
冲击力使用广角?前者是内容决定形式,后者是形式决定内容,Jura什么时
候这么形而上起来?曾璜一句“过分使用超广角实际上是用形式来掩饰内容
的平乏”就让你“警戒”“太广的广角是没有见识和低能的标签”,那你还
建议“越广越好”的广角干什么?

3、关于焦距:一定要有静有动,有虚有实,动静虚实结
合,切忌焦点处处实在。画面前景最好要有大面积的虚
化脱焦,逼迫看照片的人去看虚化影像后面你要刻意表
现的主题。记着,欲盖弥彰,欲擒故纵。

第一句话还算是规矩,紧接着的一句就开始信口开河,“画面前景最好要有大
面积的虚化脱焦”是为了“刻意表现”主题,听起来有道理,但还是继续用形
式去框内容:这只是表现主题的一种手法而已,也并非主流手法,有必要提升
到秘诀的地位么?

4、关于快门:一定要慢!一慢,二慢,三按门!什么叫
虚幻,什么叫慢门?只要你端得住,至少1/15秒以下的
快门速度,如有闪光灯一定要用慢门同步,这样才能体
现出时光的流逝,空间的变幻,动作的延续,思维的流
浪。记着,慢功出细活。

慢门的“慢功”好象出不了“时光的流逝,空间的变幻,动作的延续,思维的流
浪”这种“细活”吧?不过我知道用闪光灯后帘同步的手法是你推崇的。这秘诀
我将它当正话正说理解。

5、关于光圈:大,尽量的大,有多大快门开多大快门!
尽你的财力扩大你的快门,2.8,1.4,1.2,要舍得开门!
这样才可以出现非常非常浅的景深,画面才有层次感,
有透视,有时空,让人感到空气在颤抖或者在凝固。记
着,景深就是一层窗户纸。

这秘诀就参详不明白了:我记得你在器材上也是大光圈的推崇者,但是你似乎是说
在拍摄中也要越大光圈越好?不明白,愿闻其详。

6、关于主题:一定要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景或主题,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只有这样,其他摄员才能在看
了你的片子以后,打嘴巴或敲脑壳,"唉,就这种天天见
的地方,我怎么就没有看见拍下来呢?"只有这样才能不
同凡响,记着,于无声处响惊雷。

看起来象是正话正说,但是这连续两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让正话有点变味儿;
既然作为秘诀之一,我还是从正面理解:注意观察身边的普通事物并从中发现闪光
点。

7、关于构图:要反潮流!打倒《纽约摄影教材》!什么
九宫格什么黄金分割!全扯淡!教科书上说要往东,你
一定要往西。要歪门邪道,要非主流。取景器不是东倒
西歪,就是前仰后合,要么小鸟俯瞰,要么青蛙看天,
决不能堂堂正正,不偏不倚。要摆脱复制客观的桎梏,
向摄影的自由王国冲刺。画面可以支离破碎,尤其是拍
摄主体的某一部分,比如,头或者手脚被楞楞地切在画
面外面;画面里面要有两个以上的兴奋点,或矛盾,或
统一,随你。画面里面的人一定要东张西望,尤其是两
边的人一定要向两边画外看,最好扭头。如果只拍一个
人,要凑近,贴着鼻子拍,要占据画面足够大的地方,
要靠两边一点(居中也成),远处背景一定要有另外一个
人或者物,遥相呼应,交待场景或者主题。总之,要抽
象,要超现实,能变形变异更佳。记着,非主流是主流。

混乱之极的一段话。如果将《纽约摄影教材》里的构图法则当主流,那么你似乎是在
提倡尤金·里察的开放式构图那种非主流,正好在实际拍摄活动中你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这种“非主流是主流”?这种开放式构图只适用于杂志或者构图要求不是很高
的新闻,在哪个风光展览上你见到这种非主流?拔高这种有特定使用用途的非主流手
法对一般摄影者有什么用?只能是误导。

8、关于光线。一定要贼,要逆光,实在不行侧(逆)光也
凑合。但绝对不能顺光,除非你不想在坛子里混了。胆
子要大,一定不要怕鬼影,要敢对着太阳怒吼,让太阳
在镜头里面跳舞闪耀,那美丽的眩光让人晕旋,那么炫!
这里当然包括太阳以外的所有亮光,月亮、对面汽车大
灯、以及人类其他照明工具。记着,给我光明。

这又是在正确之极的规则中拔高、强调偏门手法,不再多说。

9、关于影子。是的,就是影子,一定要拍影子。我们忽
视太久的就是影子。只要有光,自然就会有影子(包括水
中、镜子玻璃的倒影)。影子是多么忠实啊,永远地在后
面跟着,光越亮,影子越黑。为什么有的摄影杂志竟然
敢叫《光与影》?发现影子,是衡量一个摄员是否资深
的重要标准。据说全球影子经济(不纳税)的数额已经超
过现实经济。想想,在经济学中,连价格都有影子价格,
而且后者才真正反映现实成本。

也混乱,摄影之影和影子经济之影有类同之处吗?有什么可比性?《光与影》还是摄影杂志?
望文生义至此。不过,有光线就有影子,就有“影调”,发现和拍摄影子和影调,勉强同意
这秘诀。

10、关于相机。这是一个很俗的事情。但底线是,打S你
也不要说你拍片子用的相机是非NIPPON的CNPM或者德意
志的LC,除非你有JURA"一把T5打天下"的胆子。相机当
然是越老派越好,越大越好(卤鸭正在努力!),最好是
其他摄员(大多数)没有听说过的。如果你真的很爱国,
非要表白说你用的是凤凰海鸥之类的益鸟,那你不妨试
试看。如果你完全按照上述9种绝招儿操作无误的话,在
坛子中的结果会有两种可能:
A、你一下子被摄员们抛了出去,或;
B、你一下子被摄员们抛向天空(慢动作,在空中停留N秒)。

这个事情的确很俗,很无聊,我也不想多说,也不想标榜自己有“一把T5打天下”的能力,我
只想通过思考通过学习去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应该用什么器材,在什么样的主题中我应
该用什么样的手法,让我获得的影像最能体现我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传达给其他人。至于什么
秘诀、是被人抛向天空还是抛向垃圾堆,这无关紧要。所以,我说的和你想“商榷”的根本不
是一码事。

之所以说这些,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相反地,你所说的10点在摄影行为中都存在,也仅仅是
存在而已,有没有达到你所说的学成便纵横天下的地步,倒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对于
更多的摄影者来讲,这10点全是偏门单方,没有足够的摄影实践,没有雄厚的基础概念,再有
100招秘诀都不管用。摄影同样是一门学问,容不得花巧,还是实在一点吧。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