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扼殺了報紙?

论坛:IT江湖作者:redsox发表时间:2007-03-29 02:34

原作者: The Economist | 译者: b6s | 发表时间:昨天 17:10:17

媒體最有用的那一丁點正在消失。值得關心,但毋須恐慌。

1961年,亞瑟・米勒 (Arthur Miller) 若有所思地說:「我認為,好的報紙,是一個國家的自省。」十年後,華盛顿郵報兩名記者撰寫了一系列文章,把尼克森 (Nixon) 總統拉下台,也讓新聞出版衝上天。在最風光的時候,報紙抓著政府和企業要它們給個說法,也通常替其他媒體訂好了議題。但在眼前這豐饒世界,報紙已瀕臨絕種。把文字賣給讀者、把讀者賣給廣告商的生意 — 曾延續了報紙在社會中的角色 — 正在衰退。(參閱 More media, less news)

所有「老」媒體中,報紙因為網際網路而失去的最多。美國、西歐、拉丁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數十年來銷售量下降(其他地區則上升)。且最近幾年裡,網路加劇了降幅。在菲利普・梅爾《消失的報紙》一書中,他估計 2043 年第一季是美國報業的死期,被最後一位精疲力竭的讀者棄之如敝屣。畢佛布魯克 (Beaverbrook) 或赫氏 (Hearst) 必然會對這種推論喝倒采,但即使是最憤世嫉俗的新聞大亨也無法否認,由網路獲取新知的青少年有愈來愈多的趨勢。15 到 24 歲的英國人宣稱,自從他們開始使用網路,閱讀國內報紙的時間少了將近 30%。


取決於 podcast 或媒體大亨?
廣告急著跟隨讀者腳步出走了,幾乎連鞋都來不及穿。主要是因為網路媒介如此誘人,大概能撮合買賣雙方,還能藉此向廣告商證明他們的錢都花在刀口上。特別是分類廣告,正快速地移至線上。魯伯特・梅鐸 (Rupert Murdoch),我們這世代的畢佛布魯克,曾把分類廣告形容為業界的財源 — 但正如他去年所言:「有時水源也會枯竭。」瑞士和荷蘭報紙的分類廣告,因為網際網路已失去了一半。

報社還沒開始大量倒閉,但這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在未來幾十年內,豐饒世界中半數的一般報社可能垮臺。工作已在消失。根據美國報業協會的統計,1990 年至 2004 年間,報業就職人數下降了 18%。上市報業集團的股價波動,顯示了投資者的暴怒。2005 年,奈特瑞德 (Knight Ridder) 集團,美國數間大型日報公司的擁有者,在一群股東的要求下,出售了旗下報紙,從而结束了它 114 年的歷史。今年,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投資銀行,侵襲了最受人敬畏的新聞機構 ─ 紐約時報公司,因為其股價四年來跌了將近一半。

忽視現實多年後,報業終於開始做了些什麼。為降低成本,它們花在新聞上的心力已經減少。其中有許多還試圖讓報導素材向娛樂、生活方式、更符合人們日常生活的主題靠攏 ─ 而非國際事務與政治 ─ 藉以吸引年輕讀者。它們正努力創造新的線上或離線商務。它們投資那些不在爆料政治腐敗或公司詐欺上耗盡貧乏編輯資源的免費日報。到目前為止,要想它們之中大多數都能得救,這類行動看來不太適合。即使可以,也為第四權其公共角色捎來警訊。


逍遙法外
今後,隨著報紙的褪色與轉變,政客就真能到對手辦公室行搶 (竊聽) 而免責?企業流氓就真能囂張地蹂躪受害者?新聞的學院派和智囊團,尤其是美國的,擔心著第四權摇摇欲墜的影響。今日的新聞組織「在維繫有教養的公民對民主之了解此一事務上能否勝任?」紐約卡內基慈善基金會在最近的報告裡這麼向報業問道。

沒人會回味那些盛極一時的報導。而報紙的消失也不像某些人害怕的那樣會對社會造成重大危害。別忘了,民主,已在 1950 年代因電視而造成的 (報紙) 發行量大減之後存活了下來。在讀者迴避報紙而報紙迴避那些在閉塞時代裡曾被視為嚴肅新聞的狀況下,它存活了下來。而且必定會在發行量再度減少後活下去。

部分原因是鮮少有報導花時間在研究性質的、對社會最有益而最可能流傳的素材上,若是它們的擁有者能稱職地隨機應變的話。《紐約日報》與《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出版商應能對網際網路造成的廣告收益損失提供補償給它們的記者 ─ 尤其在它們要迎合更多全球讀者的時候。與許多產業類似,它走中庸之道 ─ 既非自命不凡,也不求最熱門有趣 ─ 而很可能兩頭落空。

輿論實用性的影響遠比調查的誤用或一般新聞傳播來得大;在於監督政府的責任 ─ 由民意的法庭審判。網際網路擴大了這法庭的規模。求知者的能力從來沒這麼好過。人們不再得信賴少數國內報紙或更糟的當地市區報紙。新聞彙編器 (aggregator) 如 Google News 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消息。英國衛報網站在美洲的讀者已將近是它在家鄉 (英國) 讀者的半數。

此外,另一批渴望監督政客的生力軍是「公民」記者和部落客 (bloggers)。網路將專業編輯和記者的封閉世界向任何有鍵盤及網路連線的人敞開。某些公司因為玩家的發言而有所收歛 ─ 戴爾筆記型電腦忽然迸出的火焰或在沙發上睡著的有線電視維修員。個別的部落客可能是偏見或詆毀,但作為一個族群,部落客讓搜尋者在真相背後有無盡的材料可資斟酌。當然,網際網路引來了食古不化者;但報業亦然。

就嚴肅新聞報導而言 ─ 相對於 (網路) 迴響 ─ 網路記者的成果無可否認地有其限制。大部分部落客在扶手椅上經營,而非前線,且公民記者往往固守著在地的問題。但一切尚言之過早。線上新模式將在報紙撤退的同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NewAssignment.Net 這個非營利團體,計畫結合玩家與專業人士的成果以便在網際網路上產出調查研究性質的素材。正巧,贊助此計畫的現金 $10,000,來自 Craig Newmark,也就是 Craigslist 這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的團隊,其所摧毁的報業收入可能比其他任何方法都要多。

卡内基認為,今後有些高品質新聞記者也會以非營利組織為後盾。少數受人尊敬的新聞組織已經這樣延續它們自身了 ─ 包括衛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等。菁英族群的嚴肅報紙在線上唾手可得,獨立新聞記者的支持來自慈善機構、數以千計激動的部落客、見多識廣的公民記者等:種種跡象顯示,亞瑟・米勒的國民對話未曾這般如雷貫耳過。

本文由译言网的b6s翻译。作者的其他文章有:

穀歌的年輕夥伴
二王結盟
链接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唉!
  • aves 
  • 2007-03-29 11:22
  • 10
  • 537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