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噎废食的维基百科

论坛:IT江湖作者:redsox发表时间:2005-12-12 11:59
不能因噎废食的维基百科

John Seigenthaler Sr.今年78岁,是田纳西报的高级编辑和主席,也曾经是USA Today的社论编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在Wikipedia中查到了关于自己的条目,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他曾经被认为和肯尼迪兄弟先后被刺杀的案件有直接的关联”。

愤怒的他在USA Today上撰文,严厉的批评了在Wikipedia的质量问题。当他打电话给Wikipedia的创始人Jimmy Wales询问是否能查到是谁写下了这样的恶意条目的时候,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因为它不需要注册而任何人就可以修改和撰写条目。作为回应,Jimmy Wales接受了CNN的采访,并且从12月5日开始,英文版开始禁止匿名用户创建新条目。

纽约时报报道称Seigenthaler准备起诉修改了那个条目的用户所在的ISP,但是根据美国联邦法律,除非有法庭传票,否则后者将没有义务泄露自己的用户资料。

Wikipedia 是不是存在质量问题?肯定有,特别是在一个参与人数比较多的条目上,很难保证Fact Check。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忘记Wikipedia仅仅是一个仍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儿。作为一项前人从来没有作过的事情,如果仅仅因为其一两处存在的错误就否定它在促进人类知识的整理和共享,以及通过极富创造性的社会性参与来促进公共领域的扩展中所起的作用,实在是因小失大。

Ross Mayfield就Wikipedia中的匿名性在Many2Many中举了个例子。当一个城市需要治理城市涂鸦的问题的时候,它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守卫每一段墙壁,另一个则是将这些涂鸦刷掉,再追究肇事者。前一种办法不仅仅耗时费力,而且扼杀了创造力。只有依靠社群的力量,这种破坏才可能被及时的发现和阻止。

我想,还是有很多人是没有理解社会性媒体的真正特征。它是一个开放的,分散的公共体系,这并不是意味着它没有控制,只是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来自于社区的对话、参与和修正。不了解这一点,就永远不会明白Wikipedia真正运作的机理,以及它的意义。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652483链接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