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评论联想收购IBM

论坛:IT江湖作者:北极雪发表时间:2004-12-09 13:23
联想购并IBM的传闻已经从国内的网络媒体传播到《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惊动各路分析家和评论家。传言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可以说是100%的既成事实。但是对于一个年收入30亿美元左右,市场价值30亿美元左右的联想,要购并IBM的110亿美元一年的PC业务(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实在是匪夷所思,起码我的脑子现在也转不过来。当然,如果成为事实,这的确是联想的一次大跃进,也是中国PC业的一个大跃进。因此,疑惑之中,我们还是为联想的努力高兴,不管是否真的全盘购并IBM PC业务,不管合并之后会不会出现消化不良(PC业历史上的购并基本都以失败告终),我们真心为联想喝采。以下是自己为《商务周刊》撰写的评论,写于11月份。那时候判断联想只能购并IBM的中国工厂而已(从各路媒体报道来看,这个判断很可能不对,各大媒体报道分析起来还是要购并IBM PC业务的全部),我的分析,未动一字,发表如下:




  联想20岁的生日是在平淡低调中度过的,这对于爱张扬的柳传志和杨元庆来说,这样度过如此重要的日子实在不是自己情愿的。但是,形势却不饶人,20岁的联想正在面临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国内市场的能力发挥接近饱和,国际市场依然寸步难行。两头胶着的联想已经突围了整整3年,直到现在,我们看到了动作,却还没有看到相应的实质性进展。

  2004年,在质疑和喧哗中,联想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年,包括裁员重组、机构整顿、战略调整、奥运赞助、高调换标、人事变动谣言以及业绩和股价的质疑,现在,喧嚣而上的就是联想购并IBM的各种传闻。有消息灵通人士从联想内部获悉,不出意外,12月上旬将公布正式结果。但是具体合作的内容却莫衷一是。目前传闻至少有三个版本:1、联想将IBM PC业务全部吃下,并最终形成“联想-IBM”的联合品牌;2、联想将IBM PC制造工厂拿下,今后IBM的PC业务由联想来代工;3、联想在吃下IBM PC业务之后,将IBM的品牌、联想的分销渠道、富士康的制造部分结合起来,结成三方利益联盟。

  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大凡业界传闻出现在网络和传统媒体,那此事基本十有八九。因此,我们从联想和IBM的反应来看,双方合作的事情应该不会是莫须有。IBM 是全球PC产业的鼻祖,但是在今天,IBM PC业务的确越来越成为它的鸡肋。联想是中国PC市场的绝对老大,但是最近几年也面临国内国外厂商的两端积压。两大PC业的“老大”都面临各种的苦恼和麻烦。因此,此时双方同病相怜,彼此帮助,也是合情合理。一方需要摆脱包袱,一方需要重新包装包袱,的确非常切合。

  但是,站在产业的现实上来分析,一些基本的情况可以有所判断:联想要想将IBM PC业务全部吃下基本不太可能。因为据业内人士估计,以IBM PC历史声誉、品牌影响和业务能力,这部分价值最低股价也应该在100亿美元以上,而当下联想整个公司的市场价值也才20多亿美元。如此的“蛇吞象”显然违背商业常理,不具有真正的可操作性。而最现实的情况就是:联想将IBM 和长城的PC制造工厂拿下,提升联想的生产制造能力。

  当年在驱逐倪光南之后,柳传志给联想重新包装的理念就是后来人们众所周知的“贸工技”。如今,在技术上开始寻求突破的联想,却无法缓解内心的疼痛:按照柳传志的理论,“贸”成功之后,联想应该首先在“工”方面寻求突破,起码应该成为PC产业“工”方面的佼佼者。但事实上,过去几年联想在“工”方面却没有取得理想的进展,原来“工”方面的最大阵地——主板业务,一直成为公司利润的“大窟窿”,最终出售了事,付出惨重代价。而在笔记本和数码产品方面,联想的加工制造无法与台湾厂商形成竞争,连联想自己的相关产品也大量借助台湾厂商的加工。联想的“贸”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联想的“工”越来越空心化。这种局面使得柳传志脍炙人口的“贸工技”三部曲理论拦腰而断。

  这一次,IBM 和长城的PC制造工厂有可能会让柳传志耳目一亮:有了这个工厂,联想在PC的制造加工方面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因此,对IBM和联想传闻最敏感的还不是戴尔、惠普等直接竞争的国际PC厂商,而是台湾IT厂商:台湾电子时报发表评论指出:联想与IBM合资传闻再起,与其欲拓展台式机市场占有率有关,而一旦这个合作成为定局,则会对台湾主机板订单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此次联想与IBM勾搭,希望就此借助IBM PC的品牌威力打开全球市场,希望非常之好,但是太不切实际。但是,借此重燃柳传志“贸工技”理论倒是非常现实之选。

  联想的胶着局面已经延续太长时间,如此下去,风险将不断增加,突破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太宽敞。如今,联想基本的战略已经确定,集中一切资源,需求PC业务的重大突破。从纵向来说,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能否从PC的销售,逐步延伸到PC的技术和制造;从横向来看,能否从国内传统PC市场的优势,拓展到新功能新应用的新市场,以及更为辽阔的国外市场。联想这一年来的动作基本体现了这些思路框架。关联应用标准化的大胆推进,集中体现了联想在PC技术方面的摸索,联想高调换标是为国际化营造形象和试探风声。当然,联想在突围的同时,必须巩固面临极大挑战的根据地:国内市场。2004年,联想的2999元电脑和天骄宽带关联电脑是其中两大亮点,虽然两者市场取向不同,但是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本质:试图开启一个新的中国特色的PC时代!的确,随着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新浪潮迅速崛起,对于国内市场领导者联想来说,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因为,在中国特色面前,戴尔、惠普等国际品牌必然将失去过去的历史优势。可以说,在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国内PC业的追随阶段。国内PC的产品形态、性能功能以及市场理念,甚至价位和节奏,都基本上与欧美主流市场亦步亦趋,没有什么中国特色。这在产业初期,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在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越PC拥有量的数倍,而且互联网中国特色不断凸现。简单追随欧美PC市场已经不适用,而且永远不会再适用了。

  2999元电脑主要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的中国特色电脑。标志着中国PC业生态从此有别于美国等主流国家的PC产业,预示着“发展中国家PC”新生态的形成,有可能帮助中国PC产业走出国门,成为全球PC产业的一股重要力量。那么,天骄宽带关联电脑则从另一个维度上,凸现PC应用的中国特色。这方面,联想的努力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但是,综上所述,联想战略虽然已经开始专注到PC领域(手机领域短期内依然不容太乐观),但是对于联想如何在PC领域打开重大突破,依然非常迷惘,缺乏清晰的思路。依然处于四处寻找方向的混沌阶段,这次购并IBM的传闻也是其他的方向之一。

  与IBM合作能否成为联想20岁突围的灵丹妙药?对于现在急需重振士气,确定努力方向的联想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但是,这个契机也不能人为夸大。毕竟,拥有了IBM制造工厂,并不能在对戴尔、惠普等国际一流品牌的竞争中,赢得太多的分数。我个人认为,联想最佳的突围方向,不在于如此急切地寻求技术、制造和全球化方面的突破(因为这些方面是急不来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而在于尽快放低自己的身段和架子(到了今天,联想还试图摆着市场老大的空架子已经毫无必要),回归到中国市场更具前景和优势的潜力市场中——符合中国特色的低价电脑!由于对市场潜能、渠道冲突、利润控制等的顾虑,联想没有将2999元电脑竭尽全力推广,实在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延误。因为2999元电脑的拓展将使联想未来豁然开朗。不但可以成为联想重新崛起、带动多年持续增长的“核武器”,同时也是杨元庆实现当年“100亿美元”梦想和挺进国际化的唯一正确的方向。而且2999元电脑更大的价值有可能引爆中国PC产业的一场革命,进而引发一场全球PC业的变局……

  很多年以前,Compaq凭借一次次惊人的价格战超越了PC老大IBM,将PC价格拉到新的底线;而后,Compaq却在购并DEC试图走向高端的路上最终失败,被惠普购并而消失;戴尔也是凭借价格优势,攻城略地,成为当下全球PC霸主。千万不要将PC事业看作多么崇高的事业,尤其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中,只有将价格战打到戴尔无法跟进和承受的前所未有的地步,联想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真正出现。可惜,现在专注于PC领域的联想太急于走向高端,而不是走向草根;当年凭借一次次价格战掀翻国际品牌的杨元庆,失去了挥舞价格利剑的非凡斗志。

  联想,无论是否真的能攀上IBM这样高贵的婚姻,但是未来之路依然在自己的脚下!(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完结
  • 可口可笑 
  • 2004-12-10 08:28
  • 68
  • 352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