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众化趋势

论坛:IT江湖作者:纸马发表时间:2004-05-07 13:08
互联网小众化趋势


--------------------------------------------------------------------------------
[bashusong] 于 2004-5-6 11:15:04 加贴在 经济人俱乐部 ↑


文/冯一刀
互联网上的小众化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毫无疑问,这种趋势是现实社会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的反映。



小众化这个概念,如果拿到现实生活中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用一句俗话来说无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互联网也未能也不可能免俗。事实上,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小众化”到“大众化”,再到“小众化”的过程——当然,不同时期“小众化”的含义显然是不同的。在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小众化”指的是互联网在使用范围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而我现在所谓的互联网“小众化”,指的是互联网上人群的小众化。



这几年中国社会阶层的变革与形成的速度,可以用惊人两字来形容。互联网非常及时地跟上并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尽管互联网上人群的“小众化”现象来得太快了一点,但这的确是个事实。中国人不仅在现实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阶层与团体,在互联网上同样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人们在互联网上表现自己的主要方式,是参与各类论坛或网络社区。互联网的“小众化”趋势,正是通过各类论坛和社区等载体体现出来。如果你是一只中文互联网上的老鸟,相信你对互联网的“小众化”趋势一定有所体会。



在互联网上,论坛一直是一种深受网民喜爱的互动载体。而且长久以来,这种载体一直都是公开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注册ID并在论坛里发言,只要愿意。我们且把这种面向所有网民的公开论坛称为“大众论坛”。早期的著名大众论坛有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稍晚一些的有新浪金庸客栈等。这些早期的中文互联网“大众论坛”,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骨灰级网虫。



玩论坛时间比较长的网虫应该都知道,论坛一开始只是一潭混水,谁都可以在里面混,时间长了,便分出人的等级高低来了。一个ID在论坛里混出了名,便显得有头有脸了;而人一旦有头有脸了,心态就会高傲起来,对于没头没脸的人自然是瞧不上。在一个坛子里没头没脸的人多起来了,有头有脸的人通常选择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干脆离开。在互联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ID往往要借助“大众论坛”才能成名,而一旦成名后,功成名就的ID通常会从“大众论坛”中销声匿迹。



大众论坛的确容易造成影响力。不过,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诸如新浪、网易这些门户网站的论坛,人气就算不说一天不如一天,至少是大不如从前了——尤其是新浪论坛,尽管其官方仍在想办法努力提升人气,但是它的“颓败”已经成为事实。



相对于新浪等“大众论坛”的“颓败”,互联网上的“小众化论坛”正在兴起。

“小众化论坛”通常具备这样一个共同特点:不对所有网民公开ID注册或发言,想成为其中一员需要一定条件。



很多以前玩四通利方论坛的人都去了一个叫泡网江湖(www.paowang.com)的地方——这里有几个论坛可以说是很典型的小众化论坛的代表。这个网站的名称叫做“泡网俱乐部”。事实上,这的确是个有着相当“私人俱乐部味道”的论坛社区。在这个社区里,集居了一些在早期中文互联网时代成名的骨灰级网虫——如果要给网络中的人也分阶层的话,这些人可以称之为“网络贵族”——虽然本来相对于现实而言,在互联网上是没有贵族与平民之分的。按眼下流行的说法,这个社区里的一些人大概算得上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群体”。这些人对这个社区的忠诚度比较高,他们谈论的话题虽然并不高深,但一个新人如果要融入到那些人当中去,肯定有难度。



笔者在网上见过的另一个“小众化论坛”的典型代表,是第欧根尼俱乐部(www.dogn.net)。这是一个全封闭的社区,不对外开放ID注册,加入这个社区的惟一办法,是通过现有社区成员的推荐。而这个网站的宗旨也很明确:“为活跃在中文网络上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高质量的意见交流与文档存放的社区。”



除了泡网江湖和第欧根尼这两个典型的小众群体外,互联网上还有大量的小众群体。比如西祠胡同(www.xici.net)的上万个版面当中,有一些就是完全属于朋友交流、不对外公开的版面。按常理,人气是论坛的生命值,不过对于那些“小众化论坛”来说,人气并不重要。有很多人情愿守着一个并不热闹的地方,也不愿去那些规模很大的论坛——这是互联网论坛小众化时代的一个特征。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难怪
  • 稻奈 
  • 2004-05-07 13:54
  • 63
  • 481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