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不救市”:袁幼鸣PK胡舒立(ZT)

论坛:江湖理财作者:口味虾发表时间:2008-04-04 22:53

中国股市继续走在加速下滑的轨道上,截至4月2日,沪市一周之内急挫300多点,逼近3300点。在资本大鳄利用股市漏洞磨牙吮血,中小投资者日感不寒而栗之际,学者、媒体之间“救不救市”之争也日趋白热化,鼓角争鸣中,《东方早报》袁幼鸣与《财经》杂志胡舒立的观点对撼值得一说。

胡舒立:股市自有沉浮,政府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也是市场监管者理当践行的基本准则。道理非常简单:政府既无法定职责、亦无认知水平来调控作为价格信号的股指,与千万投资者博弈无异于螳臂当车。……中国“国情”并未使市场运行背离基本规则。监管者的责任在于信守“三公”原则,维护市场秩序,不是也不可能是保证投资者只赚不赔。这已经成为当今理性市场参与者的共识。

袁幼鸣:胡舒立还真把中国内地股市当作一个已经市场化的市场了。但中国内地股市恰恰还是一个行政力量控制大盘趋势的“政策市”。在标志市场化程度的一些重要方面,比如股份公司的发行上市准入上,至今内地股市依旧实行核准制(核准为名审批为实);在涉及数亿人直接利益的政策制定上,投资者毫无参与渠道……既然如此,那么保持资金和流通市值平衡就是监管责任范围。胡文把今天股市的基本属性都界定错了,说多了即使再妙笔生花,也属于混淆视听。

胡舒立:有人以近期美联储针对次贷危机的一系列举措,旁证“救市有理”,这不是误解便是曲解。应当看到,美联储和西方各大央行的确针对信贷紧缩采取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措,但是,其一,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而非针对股指涨跌,有关决策人士事前事后均曾明言“政府不救市”;其二,这些行动自有其利率、期限等约束条件,并非“免费的午餐”……对这类行动,有些媒体冠之以“救市”已是轻率,倘市场专业人士乃至监管者悬想其“救市主”动机,夸大其效果,就是纯粹的指鹿为马了。

袁幼鸣:我已经论证过了,保持资金和流通市值平衡当然属于监管责任范围,现在市场暴跌,管理层出台措施让市场重归平衡,这不是什么“救市”而是履行责任。

胡舒立:有人提出要严控“再融资”,但这种说法其实是想以行政手法限制股票供给,显然有悖市场原则。至于控制国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流通,则明显破坏市场契约,损害市场公平,后果难以补救——回想当初以数千亿元国有资产之“对价”,方使得原定“暂不流通”之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倘现在仅因股指下跌即出台限制其流通权利之下策,今后将以何等代价再度“赎身”?

袁幼鸣:严控“再融资”,当然有悖市场原则。但试问,今天的股市难道不正是有悖市场原则地以行政手段供应股票的吗?如果今天股市是按市场原则由股份公司竞争发行上市、投资者自由选择投资标的物的,像一个自由地讨价还价的农贸市场,而不是如同计划经济时期卖“霸王菜”的“工农兵菜市场”,那么,中国平安拟再融资多少尽可以提到多少,16000亿元也行!

胡舒立:“救市说”传言四起,相当一部分引领者其实都是浸淫市场多年的老手,对于所谓救市的后果心知肚明。其之所以用“亿万股民利益”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要挟救市,热衷传言,无非是企图在行情短期波动中渔一己之私利。

袁幼鸣:胡舒立可以做如此动机判定,别人难道就不可以质疑胡舒立?诸如,你声称“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是不是嫌目前的筹码还不够便宜,想捡更便宜的筹码?《财经》杂志一向同QFII来往密切,曾经对高盛高华这样的绕开监管壁垒、设立假合资券商的案例颇为激赏,称赞其为“引入外资市场化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创举”,你是不是为QFII所利用,甚至为国际投行所收买呢?

稿源:南方周末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