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最后的“探戈”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冯一刀发表时间:2005-11-25 02:10
  我总觉得用“哈尔滨最后的探戈”这个题,可以说点什么,比如编个故事啥的,没弄成,先这样了。
——————————————————————————
  从知道“巴黎最后的探戈”这个名字开始,我就一直心仪着这部电影:除了男主角是教父马龙·白兰度外,这还是一部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著名“情色电影”。上世纪70年代,的确诞生了一些在电影史上“熠熠生辉”的“情色电影”,比如有着“壮观”性交场面的《罗马帝国艳情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变态文化、并有着大量细致性交场面的《感官王国》,这两部影片大概足以傲视后来的所有同类影片——70年代,那真是一个“开放”的年代。

  《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诞生于1972年,有评论说这部电影“含有大量清晰的性爱镜头”,不过这可能要在未剪辑版中才能看到: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巴黎》一片最常见的版本是136分钟,在美国被定为“NC-17”的版本只有129分钟,另有一个127分钟的版本被定为“R级”,而在意大利的未剪辑版本,总长度达到了250分钟。“那将是一次漫长的、寻找性爱迷宫出口的危险的旅行”,我在一本网络杂志上看到有人这样评价它。

  基本上,除去了性爱场面的《巴黎》一片,是一部需要耐心、并要脑子配合思考才能看明白的电影,因为我看到的《巴黎》,除了漂亮的女主角偶尔正面展示一下她的双乳和阴毛之外,已经没有什么性爱场面了,而且马龙·白兰度也并没有和她跳传说中的“探戈”舞。一般来说,看被剪辑比较多的电影,理解起来总会增加难度——当一个以性欲、孤独、绝望为基调的故事,几乎只剩下了绝望的时候,我敢打赌,除非喜欢看电影,否则我看的这个《巴黎》版本,很容易让你昏昏欲睡。

  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打算至少短时间地珍藏这部《巴黎》,原因除了我喜欢“巴黎最后的探戈”这个名字包含的浪漫主义色彩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对巴黎这个城市作为电影元素的记忆——除了《巴黎最后的探戈》,片名当中出现巴黎两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还有我喜欢的《巴黎野玫瑰》;若以故事发生地来算,那和巴黎有关的电影就更多了,比如像《最后一班地铁》、《梦想家》等。总之,巴黎提供了特别丰富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电影想像。

  而且电影之外,巴黎还树立了自己的城市风格参照标准——我想到了哈尔滨,这是一座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中国北方城市。一座中国的大省城,却被称为“东方小巴黎”,更多的体现,还是巴黎这座城市的风格影响力和知名度。

  只是,“东方小巴黎”现在正承受着停水的痛苦。我之所以想到哈尔滨,是因为我的大学四年在这座城市中度过,而且它现在面临着空前的“水问题”——哈尔滨本来就是个缺水的城市,尽管有条松花江穿城而过,但我在哈尔滨的时候,就发现松花江的水量越来越少。其实我个人对哈尔滨“东方小巴黎”的称号,基本上是不屑一顾的,因为我觉得这座城市太脏了,不知道巴黎是怎样一个状况。不过哈尔滨也有很令人回忆的地方——中央大街集中了这座中国北方名城的风韵,到了那里,你或许会很快地喜欢上哈尔滨:如果你是在夏天的晚上来到这条著名的步行街,你会有机会看到在路边演奏的乐队,如果是在冬天的晚上,你可以去和附近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合影。

  总的来说,哈尔滨这座城市还是有些情调的。这里的姑娘虽然普遍过于浓妆,但身材却普遍得好;这里的冰雕更是名不虚传,哈尔滨啤酒的口味又是上佳。而且,毕竟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四年青春都留在了哈尔滨,所以,不管怎样不是很喜欢这座城市,那些记忆却是一辈子的了。

  ……

  公元2001年7月3日晚上,我踏上了由哈尔滨开往上海的火车。那是一个各奔东西的晚上,来送行的同学几乎个个泪流满面,火车就要开动了,有同学用手拍打着火车的玻璃窗,和我们道别。

  那是我们在哈尔滨最后的“探戈”。

  冯一刀 2005-11-25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 冯一刀 
  • 2005-11-27 13:30
  • 34
  • 298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