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 的最佳行为艺术(zt)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ayluxun发表时间:2003-12-01 23:42
Pink Floyd 的最佳行为艺术



作者: 袁 越 (现居住美国)

虽然我一直认为 Pink Floyd 是历史上第三出色的乐队,但却对他们的历史一直了解得不够详细。前几天看了VH1电视台的一个特别节目,里面详细介绍了《墙》的制作过程,有许多细节让我很是吃惊。特向大家汇报一下(但愿我没有理解错)。

PF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支地下乐队,直到那张《月缺》出版后才算出了名。出名后乐队的歌迷成倍增长,但 Waters 却对越来越多的演唱会以及听众十分不满,认为他们都是一些追星或者酗酒找刺激的俗人,根本就不理解乐队想要表现的“艺术”,于是乎乐队和乐迷之间就象隔了一道墙。由此,他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台演出,将乐队成员完全隐蔽在舞台前方搭起的一座墙之后,不和听众照面。为此他写了几首歌,许多首歌根据的都是他的童年经历(关于这些歌曲的意义可参照《音像世界》的辛迪写的文章)。

但是,整张唱片的歌曲顺序安排,结构、小过门以及许多首歌曲则都是为了这台想象中的行为艺术表演而设计的(而不是相反)。可以说这张唱片就是这次行为艺术表演的背景音乐。照 Waters 的本意,这台音乐会应该全部在墙后面表演。但是后来迫于压力,改成上半场先和大家打照面,边演出边砌墙,演出完了强也砌好了。再后来,他又迫于压力改成上半场就把墙砌好,最后再把墙推翻,留一个光明的结尾。砌墙需要搭脚手架,于是有人认为这些脚手架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再来点怪物模型,在听众脑门上飘来飘去,也算物尽其用。于是,一批古怪的怪物模型做好了。演出时针对听众的灯光也极为奢华,得亏他们靠《月缺》赚了大笔的钱,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实力。后来,怪物和灯光成了PF的标志了。

演出完全按照后来唱片的顺序,一点也没有增减。一开始乐队中规中据地在台上唱歌弹琴,突然一帮工人出现在台前,开始砌墙,听众一定大惊失色。砖头都是一米多高,但肯定是假的道具。怪物和灯光在当时绝对超前,现在恐怕也不多见。最后,墙砌好了,只留下四个口,露出乐队的头。最后被堵住的是 Waters。他在唱完那句 Goodbye 后,缺口就被突然堵上,大家肯定还记得,那句 Goodbye 也是突然结束的,没有余音。台下一阵大哗。休息二十分钟后,乐队开始唱 Hey You,此时乐队完全藏在墙背后,所以在唱那句 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时恰到好处,引起台下一阵欢呼(!)。之后,Waters 走出来,坐在一把椅子里,墙上用幻灯打出了一个典型的Motel的室内装饰,好象 Waters 就一个人坐在屋里发愁呢。因为整个下半场舞台上就是一堵墙,所以有人建议应该利用这个天然的屏幕,制作一些动画放上去,避免过分冷场。动画设计师便设计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性交的花,一个是列队游行的锤子。在唱 Comfortably Numb 时,Gilmour 突然出现在墙头上,为大家弹了那段著名的solo。除了 Waters 以外,整个下半场就只有 Gilmour 一个人出现过。

唱到最后,墙蹋了,场面惊心动魄。最后从废墟后面竟然走出来一队穿着白色衬衣的乐手,他们手里拿着吉它,班卓琴,曼陀林,手风琴等民间乐器,就象是一个要去临村演出的乡下乐队!(莫非 Waters 是在告诉我们,民歌是墙蹋后唯一的选择?)在 Waters 的领导下,大家唱了那首 Outside the Wall,然后便唱便从舞台的一侧走向另一侧,歌曲是fade掉的,不是唱片的突然结束。最后大家消失在舞台另一侧。演出结束。

我之所以把它叫做最佳行为艺术,是因为其音乐实在是太棒了。他们不光有很好的创意,还有坚实的基础。可听众真的就理解了吗?我看未必。大家最后不是欢呼着走回各自的家中去了吗?就连乐队成员自己也没有说服自己。这张专辑的制作过程充满了争吵,最后导致乐队解散。Waters 直到今天仍然和其他三人不说话,他们之间的墙依然没有蹋的迹象。为了不浪费动画家那些绝妙的创意,Waters 又打算拍一部电影,用了许多动画创意,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过了吧。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的拍摄也充满了争吵,最后导演说这是他一声中拍得最不顺心的电影!

我原本以为VH1放这个节目,预示着PF要复出呢!可事实却正相反。最近一期《滚石》杂志透露,乐队已经名存实亡了,大家没有一点新打算。他们最近刚出了一套双唱片《精选》,这个节目原来是为了那个精选做广告呢。

虽然如此,我依然爱他们!


pind floyd中文主页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