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影坛掀起“摇滚歌星热”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窗前流水枕边书发表时间:2003-06-07 11:22

■文/苏萨

继去年表现作家、画家生涯的《时时刻刻》、《弗里达》跃上银幕,获得成功后,最近英美影坛又掀起一股“摇滚歌星热”。这引起了影迷和歌迷的关注。

一批“摇滚歌星”将再现银幕

今年,两部分别描写一代摇滚音乐巨星吉米·汉屈克斯(JimiHendrix)和布莱恩·琼斯(BrianJones)生前最后岁月的影片,即将在英国开机。吉米·汉屈克斯,一位出生在美国,拥有非洲、爱尔兰和切罗基(北美)血统的黑人,是当代摇滚音乐史上最伟大、最传奇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无数摇滚乐迷心目中顶礼膜拜的“神”。1970年9月18日,年方27岁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他,却因服食毒品昏迷而被自己的呕吐物窒息而死。有人说是毒品害了他,也有人猜测他是自杀的。英国导演保罗·格林哥拉斯执导的新片《十字镇交易》(CrossTownTraffic),将揭开汉屈克斯之死的重重疑团。

另一位英国制片人兼导演斯蒂文·伍利,也即将开拍他孕育了十年之久的,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摇滚巨星布莱恩·琼斯之死的新片。这位滚石乐队的缔造者之一,于1969年7月3日深夜喝醉后溺死在游泳池里,死时手里仍握着酒瓶。他那沉浮不已、朝向夜空的后背,成了滚石黄金时代结束的标记。斯蒂文专门请来了007系列电影的编剧尼艾尔·珀费斯来写剧本,希望用这部精心打造的影片来纪念令人怀念的琼斯之死。

与此同时,英国影星朱迪·劳即将在一部关于披头士乐队的经纪人布莱恩·爱泼斯坦的传记片中,出演这位因长年吸毒,最后暴毙在家中的著名音乐代理人。而威尔士籍导演马克·伊文斯眼下也正在酝酿开拍一部描写英国流行乐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音乐制作人乔·密克(JoeMeek)生平的新片。

巨星名导加盟追赶“热潮”

无独有偶,好莱坞也在追赶这股“摇滚热潮”。新生代明星乔奎因·菲尼克斯和瑞丝·威瑟斯彭上个月刚刚签下合同,将在新片《walktheline》中分别扮演美国传奇乡村歌手约翰尼·卡什(JohnnyCash)及其妻子。

《远离天堂》的导演托德·海尼斯则计划起用他的“奥斯卡奖”班底,在银幕上重现这位著名的民谣大师、摇滚巨星和诗人鲍伯·狄伦(BobDylan)的一生。在新片中,海尼斯计划邀请五位男演员来分别再现鲍伯·狄伦一生中的不同阶段。与此同时,马丁·斯科西斯也宣布将执导一部关于鲍伯·狄伦早期音乐生涯的传记片:从1963年,狄伦凭《答案在风中飘》(Blowin'intheWind)一曲成为民谣英雄开始,到1966年他首次使用了插电的吉他,引起强烈争议为止。

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也将一改其中年男人代言人的形象,在新作《超越海洋》(BeyondtheSea)中扮演英年早逝的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摇滚歌星、影视双栖明星博比·达林(BobbyDarin)。

布莱德·彼特眼下正在积极准备演绎美国非主流民谣歌手兼杰出的词曲作家杰夫·巴克利(JeffBuckley)悲剧性的一生。据音乐杂志《Spin》的报道,彼特一直很想演出巴克利的传记电影,为此片已筹备了好几年,甚至还联络过巴克利的母亲,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杰夫·巴克利是知名作曲家提姆·巴克利的儿子,他的歌声仿佛是融合了“门”乐队主唱吉姆·莫瑞森与“齐柏林飞船”的特色,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乐坛的新音。但1997年5月29日晚,在密西西比河一艘船上,人们发现了他衣着完整的尸体。那年他年仅30岁,一张名为《Grace》的专辑正使他成为乐坛的新希望。当时他正处在巡回演出的巨大成功里,他的死使这一切变成绝唱。

“摇滚歌星”走红影坛的原因

英国和美国虽然是摇滚音乐的发源地和发达地区,但根据摇滚歌星的真人真事所拍摄的传记片并不多。因此,这次英美影坛突然同时响起一片热闹的“摇滚乐热”,让人颇感意外。影评人克里斯多弗·弗兰林认为,这一批即将问世的摇滚歌星传记片,绝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摇滚偶像,这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因为如今坐在制片或导演位子上的人都是听着他们的歌曲长大的,很多人就是他们的歌迷。比如,《十字镇交易》的制片人丽兹·卡尔森就是汉屈克斯的超级歌迷;而马丁·斯科西斯也声称“我多年以来一直是鲍伯·狄伦的歌迷,我对于他在音乐上的蜕变非常敬仰。我觉得,没有其他的音乐家能够对世界产生如此紧密的影响,同时又具备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

可拍摄过《摇滚节奏》的美国导演伊恩·索夫特利却另有见解,他认为,五年前要想拍摄任何一位摇滚音乐人的传记片都是不可能的,尽管那时的制片人也都是六十年代摇滚音乐的爱好者。他说,当他拍完《摇滚节奏》后,曾准备再拍一部关于黑人摇滚歌星奥蒂斯·里丁(OtisRedding)和他白人经理人之间友谊的电影。剧本写好,影星小古巴·古汀已答应出演主人公,但无人投资。十年前,当奥利弗·斯通导演的《门》票房失败后,再无电影公司愿意染指此类题材。索夫特利认为,这股“摇滚乐潮”是电影圈里流行的一种周期性的赶时髦的做法,就像五年前没人想拍恐怖片,而现在恐怖片风行一样。当某个题材的剧本层出不穷,影评人炒热一部影片时,所有的人都会去赶潮流。

英国制片人尼可·鲍威尔认为,这一切都是托了DVD的福。他说:“电影业内人士现在逐渐认识到,电影在DVD市场上的巨大潜力。尤其是音乐DVD,那些乐迷就是天然的购买者和收藏者。即使一些有关音乐家或歌星的影片在电影院里的上座率不高,但制片人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乐迷去购买这些影片的DVD来当作难得的音响资料收藏。”在即将开拍的布莱恩·琼斯传记片中,就会收录这位摇滚先驱的很多原声歌曲和音乐,“整部影片因此会更像一场音乐会录像或纪录片,而不仅仅是一部传记片。”

当然,让这些摇滚歌星重新“活跃”于21世纪英美影坛的现象背后,也包含着人们对现今歌坛上一大批歌星苍白无力的表现的失望。正如制片人丽兹·卡尔森所说:“当我看见我那15岁的侄子把吉米·汉屈克斯的大幅海报贴在卧室墙上的时候,我知道是拍一部关于吉米·汉屈克斯电影的时候了。”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4766
  • 橄榄哗啦 
  • 2003-06-07 11:45
  • 231
  • 394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