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白人的朋友和刘意思进来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江上飞发表时间:2002-04-21 16:51

《Possession》又译作《着魔》或者《迷恋》,是波兰籍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Andrzej Zulawski)1981年的作品。此片曾在意大利和巴西获奖,也曾经令女主角伊沙贝尔。阿加尼(Isabelle Adjani)获得包括198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在内的好几个国际大奖。

怎么来评价祖拉夫斯基呢?这位捧红了苏菲马索的大导演,在后来似乎被称作是“苏菲马索的前老公”的时候更多些。他的《忠贞》(又叫《情欲写真》(苏菲马索主演))我非常喜欢。再来看1981年拍的这部被称为是“祖拉夫斯基最人性化的电影”(Possession is Zulawski's most personal film),影片营造出来的极度阴郁、恐慌和变态的气氛,看得人无比沉重和压抑。

里边的人物几乎没有不变态的:妻子,老公,第三者,第三者的母亲。。。夫妻二人不离不弃地互相折磨着,并在这种折磨中疯狂,病态的说不清是爱是恨还是冷漠的东西始终萦绕着他们。忧患意识无时无处不在,最终只能是共同的毁灭。

在一些恶梦和类似恶梦的情景交替里,祖拉夫斯基毫不掩饰地让他的镜头无情和生冷,全然没有了象在《情欲写真》里的那种对于苏菲马索的情人般的镜头爱抚,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人的暴力电影。我不同意说“天下最毒妇人心”,但是如果一个女人的心被邪恶的魔鬼占领,那么她的心跟着也就驷马难追地冰冷了。

老公:“你是不是害怕我不再喜欢你了?”
安娜:。。。。(点头)

究竟是什么样的心魔将爱的领地占据了呢?以至生命成了一场邪恶和充满着诅咒的游戏,鲜血都流得无动于衷,“不疼”,她冷冷地看着鲜血说,然后转身关门出去。———世界支离破碎得象她藏在冰箱里的那具被大卸八块的尸体。。。。

我觉得只有疯狂的导演才会拍出这样的电影出来,导演有些虐待狂(对观众),他定是在释放某种情绪,宣泄的目的多于探讨,人性的恶潜藏在暗无天日的某处,就如同在影片中那个绿眼睛美女与某种野兽的恶心的交媾,“就快完了,就快完了。。。”生命的高潮原来有时在于跟魔鬼做爱!

坦白地说,我不是太喜欢这样的电影,还好只有不到两个小时就完了,否则我一定会崩溃,讨厌那种没有来由的狂暴和凶残,更甚于讨厌没有来由的冷漠。然而确实不得不佩服伊沙贝尔。阿加尼的演技。那样一个在东郭看来非常具有忧郁气质的美女,她的忧郁类型和她所塑造的角色,在我想来,原本该是沉静和隐忍的,而不是如此变态地宣诸于凶残和暴力的。

还记得有人说过吗,说在《阿黛尔的故事》里的那部摄影机,承受了伊沙贝尔。阿加尼那样的眼神,如果不是疯狂了也该是已经破碎了!我不知道看了在《Possession》里迷乱疯狂的她,又有几个人不会揪心裂肺,和觉得难以名状的毁灭的痛楚。那个在地铁隧道里长达将近5分钟的长镜头,在镜头前边,不知道她宣泄的是自己还是人物的抓狂,最顽强也最赤裸的无助和毁灭,即使是最铁石心肠的男人,恐怕看了都会心碎!

伊沙贝尔。阿加尼演过好几个这样歇斯底里的角色,除了阿黛尔,还有“罗丹的情人”,奇怪的是每一次这样的角色都让她赢得国际大奖,我真的无法把那几个角色跟《玛歌皇后》里光彩照人、长袖善舞的女人相提并论,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都是,美女是,野兽也是。她让你迷惑,她“在别人的角色里流着自己的泪”,和血。

贝拉。巴拉兹曾经评说葛丽泰嘉宝有种“受难的美”,在我看来,伊沙贝尔阿加尼,她的角色也无疑有着这样一种悲剧和受难的美。如果说葛丽泰嘉宝是雕塑和石膏般的沉静的美,那么伊沙贝尔阿加尼塑造的角色就像是雕塑的破碎,在破碎的瞬间,重拾灰飞烟灭的刹那疯狂。

说实话,这个电影本子实在一般,但也许正是电影的并不彻底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搭给伊沙贝尔一个纵情疯狂的空间,在周末的清晨,隔着时空,将人心撕碎,将凡俗的宁静摧毁。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