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巷面,水盆羊肉和泡馍

论坛:江湖兵器作者:呆若木鸡发表时间:2007-09-18 17:01
柳巷面,水盆羊肉和泡馍

第一次去西安,下午到的,恰好是高峰拥堵期,从咸阳坐了快两个小时的车,才进到古城,包都没有放就直接到老孙家吃泡馍。

人云,到西安三大事中其中一件,就是来老孙家吃泡馍。进门就看见挂一溜和各式各样领导人的合影,于是直接上了楼,楼口弄了一个四架的仿古铜马车装饰,墙上镏金大字,天下第一碗。一看就知道气度不凡。迎宾小姐说只剩下大包间,走过去看,以各国首都命名的叫叉叉厅,听起来就恢宏,随便进去,至少12人的大桌子摆了五六个,还略显空旷。迎宾小姐转身离去,并不见服务员来招呼,三个人怯怯地坐下,只见服务员拿着单子说,喝什么茶,于是挑了一个碧螺春。点了菜,要了泡馍,有羊肉和牛肉两种,我来个羊肉的。问要几个,我看他们,说要两个,于是我也要两个,其实一篮子馍就在桌子上放着。老家那边馍就是馒头,浑圆形状,而这里的馍象烧饼一样,扁,平。

服务员拿来碗,然后开始掰,将馍用手指尖抠下一小快一小块的,据说要规格大小为黄豆粒大小的最为标准,我猜想这样做的目的是炫耀技巧同时使得馍会更入味,但我做不到,只能弄成花生米大小了,因为我手指头不甚灵活而且比较粗。这馍是七分熟的,很干硬,好不容易弄了半碗,我指甲都泛白了。其实我曾经在北三环新影对面路边的老孙家吃过,因此,程序上还略知道一二,只是那次,是一个美女代劳的,因为她嫌弃我弄的慢。服务员拿个带号码铁牌作为标志的放在盘子端了下去,然后上菜喝酒。不一会,端了上来大名鼎鼎的风味食品,羊肉泡。

和我一块吃饭的人虽然不是西安土著,但一个月至少有二十天在这边,所以一边热情介绍一边说,说老孙家也就是一个招牌了,原来老孙家的老店拆了,这是最大的一个,最正宗的。改天去吃水盆羊肉去,也是一绝。

吃完了,很撑的慌,身边一个哥们对我说,今天吃的最好了,感觉特有味道。我笑着看着他的手指指甲,和我一样泛白,于是开玩笑说,知道为什么吗?他很奉承地说,因为你来了啊,我举起手指,说,味道好就靠这指甲盖中的作料提起来的。

哈哈一笑。说实在的,我真没有觉得味道有什么特别的,更谈不上怎么好吃。三个人花了五百多,我想我不会再吃第二次了,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入乡随俗感受一下,在很多时候,一次就足够了,第二次就是一种折磨。


后来又有到西安,吃了水盆羊肉,这次哥们带我去一个点,据说两年前吃过,觉得特别好,打车到一个大街,在一个十字路口下来,南北街面,向北步行沿途搜索,各式各样的服装店,蛋糕店,饭店,走到商铺越来越稀疏的时候,这哥们说可能在南边,于是原路返回,也看对面招牌,一直向南到下一个十字路口还是没有,于是又换到另外一条街继续搜索,也没有,路过一个医院,看见一个标语霓虹灯,红十字架下写着中英文:有爱就有一切(ALL LOVE IN),感觉这路没有白跑。

这哥们说可能拆了,于是打电话给一个西安土著,又打车走了一个更偏僻的胡同。八点多了,路灯昏暗,映衬出灯箱的醒目。这到是有几家都写着水盆羊肉的,于是挑了一个人多的进去。我以为是一个类似水煮鱼的菜,后来才知道,这盆其实有点夸大,就是一个碗汤汤水水中有不大不小的羊肉块,然后有刚烤成的热腾腾的烧饼,店中人很多吃法各异,有人一剖两半,中间磨上辣椒酱,把羊肉夹在里面,有点象肉夹馍一样的吃法,也有人把饼子泡在碗中吃,还有人比如我就是咬一口饼子,就一口羊肉这样吃。

真香,尤其是就着绿辣椒酱,吃热的烫手的饼子,连汤带水,吃得全身热呼呼的。结帐的时候,老板娘收了17元,哥们以为忙碌的老板娘算错了,说我们可是三个人啊,老板娘说对啊,水盆羊肉一碗5块,四个烧饼一个五毛,正好。

吃完了,还是觉得很撑的慌,不想立刻打车走,于是一路溜达,哥们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很好吃,价格便宜量又足。其实后来,我觉得,那天走了那么长路,那么晚了,吃什么都应该很香。

这次来西安,吃了柳巷面,这是我一个哥们最经光顾的地方,最适合一个人去简单快速地解决肚子的问题,我去过两次,无论什么时候总是人满为患。柳巷面是一个吃饭的饭馆名字,就做大碗的粗面条。为什么叫柳巷面呢?难道和岐山面一样是个地方特产,不得而知。但这面馆内部空间很特别,是一个楼从正面到背面象通道一样,非常长,象一条幽深的巷子,或许这象柳叶一样的巷子,顾名思义叫柳巷,而在此做的面条叫柳巷面,还是面条象巷子一样宽,或象柳叶一样细长,我也不能确定。但比起大街上到处打者岐山面旗号的面馆,确是很超凡脱俗的。过道两面只左右摆一张长条桌,估计摆了二三十个,也颇为壮观。一进门一大铁皮桶敞口烧着,红红的火焰摇摆,也许这火焰太招摇了,很多人都有意识无意识地进门烤下手。当然,来这里的,大部分人吃饭前肯定不洗手的。

进门交钱,大碗加肉八快,然后拿统一格式的小票去里面领一个铁牌子,牌子上有个号码,你拿了牌子就可以随意找个座位,桌子上摆着大蒜,成卷的卫生纸,筷子筒子。一个服务员也不说话,直接给你面前放一个海碗,不管你喝不喝,倒上一碗面汤。好象免费的茶水一样。等待,然后,面好了就开始叫号,你必须在嘈杂声中大声回应,服务员就端到你面前,把你的铁牌子收走。然后基本上就再无服务。

过道不时有人端辣椒油碟从这头到那头,大声询问谁添辣椒。

大蒜就面条,别有味道。我亲眼看见一个风姿绰绰女子坐下后,撕了一点卫生纸垫在桌子上,在等待上面的时候,开始剥大蒜,那可不是一两瓣啊,面上来后,就大蒜吃的津津有味。谁还顾忌形象呢,吃的开心就好。

平凡的生活中,其实吃是最重要的了,可是太多时候,吃变成了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有人上升到高度说是食文化,其实,说到底就是肚子问题。吃饱了,营养够了就好。且不说远远超过自然能供给限度各样的皮草的取得遭受裸体抗议,不烹饪野生动物的厨师联盟的义举,现如今这社会,过度的滥用,或者过度消费,造成了很多对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尤其以吃穿为重。就拿保护鲨鱼免遭割鳍后放回大海,被折磨生不如死的事情来说,我身边一个倡导不吃鱼翅且鄙视那些专以吃珍稀动物为荣的人的哥们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

他说,即使你吃山珍海味,最后也变成一堆狗屎。

————THE END ————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