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兵器玩了,附北京吃玩一篇

论坛:江湖兵器作者:南雨发表时间:2006-01-16 08:49
很久以前,有朋友就跟我说,你来兵器玩吧,我没在意
这些天来玩,觉得满好玩

关键的是,这里那些男的,不敢明目张胆的对女生进行语言强奸
这里是文明的,在我眼里,至少这些天给我的初印象

我来玩了,2006年,要和大家玩的开心


---------------------------------------------------[生活在北京]关于小小的幸福

陈若雨

我对北京的爱与哀愁,我爱她,也为她心慌
我爷爷是个元老级的商人,早年领着家里一大帮人到北京玩。

我奶奶生过八个儿子,五个长大成人,后来又有了孙子们,等到我出世,可想而知,欢喜得要命。他们来北京自然带着我,那时我才四岁,看照片上胖墩墩的样子,大大的眼睛,两条小编辫,站在天安门前,穿了个小背带裤,手里抱着个大红苹果,甜甜的笑。听他们讲,从那以后,我只要见到亮堂热闹的地儿,就跟人说,这是北京。

童年记忆里的北京,于我就是灯火人潮的代名词。

我从很小的时候起,一不高兴就会说,我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家。妈妈对我说,你小时候就想着飞了,可真就飞了。其实,我是个比较糊涂的人,不会算计自己的未来,直到我大学毕业留在北京,我还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就落脚到这里。中国音乐学院要我去当英文老师,我没去,转而做了个小职员,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在这里生活了下来。期间我到英国做过长期的访问学者,我反而日日夜夜想念北京的红墙绿瓦,想念后海的胡同,想念北京烤鸭和涮羊肉。北京,于我有太多的幸福记忆,虽然都是些小小的幸福,在旁人看来没什么,可我还是喜欢津津乐道。

和同事聊天,我惊诧他们在北京多年,居然没去过潭柘寺。你不知道"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吗?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个大觉寺,不知道北京周边的郊区有多好玩儿。

我更惊诧于他们对后海一无了解,不知道老舍葬身于那里,更不知道那里还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还有恭王府和瘦福字。

好多英国姥不知道北京,他们只知道西藏和上海。上海,除了那个玻璃大戏院,还有那些好看的服装,就没有别的魅力了。而我的北京,魅ξ耷睢?
当然,我对北京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杯鸡尾酒,是将爱与哀愁搅拌在一起的鸡尾酒。我爱她的古韵,我爱她的茶香,同时,我也为她心慌。我为北京遗憾,我总是想,要是当年听梁思成先生的话,北京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有特点的城市。可惜,残酷的历史,疯狂的人云亦云,改变了这一切。现在的北京,完全是个现代都市,不过还好,终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历史遗产,需要更多的人来爱护她。

当我登上八大处山顶,远望北京城被罩在一个大灰盖子下,而我的头顶是湛蓝的天,我的心里发生了十级地震,北京老百姓的肺部是不幸的,我的肺部也是不幸的。
百年前的伦敦大搞工业,那时候要比现在的北京空气污染严重,所以叫雾都,但是现在治理得很好,总是蓝天白云,雨水和草地都是干净的,呼吸舒服,甚至一年都不用擦皮鞋。

我希望借着2008年奥运会的机会,北京市市长能带动市政府清除空气污染,至少有大大的改观也成,那该是为北京做的会载入历史的大善事了。

北京的交通也很糟糕,上下班堵车,堵得人没了脾气。我懒得开车,不但堵车,配套设施也不齐全,找停车的地儿也难。

北京的路倒修的越来越宽,越来越多,交通却越来越堵。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交通管理问题,一个是道路桥梁设计问题。环路上开关路口不合理,排队出车,影响了主路的行车。路标不规范,不清楚,只有目的地的标牌,却没有怎么到目的地的标示。

现在修了六环,据说还要往外修,设计思路已经错了,还在错下去,到目的地非要走什么环路,还要收费。在城里多开几条东西大路,少修几座西直门那样让司机迷路让警察头疼的桥,比修什么环路更有意义,那不是治标而是治本。

虽然北京有这么多哀愁,我还是挺爱她的,其实我对她的要求不高,只要环境干净起来,人们干净起来,公共有秩序就可以了。男人懂得给女人让路、开门、拉椅子,女人懂得不大嗓门吵闹。那么,我的那些小小的幸福还是可以实现的。

小小幸福一:逛街

要逛街不要去西单,不要去王府井,不要去大商场,要逛就去逛城东的秀水街,以及东四街边的小专卖店。

王府井的书店西单的书店还是值得逛的,可以当成图书馆。东方广场也可以逛,停车场很大,买书时可以把车停在这里。新东安市场的地下也可以逛,有捏泥人转陶的手艺人在表演,你也能伸手一试,小孩子也能学学手艺。

买日常食品用品要去大超市,欧尚、加乐福、普尔斯马特都可以,那里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干净经济,品质也算可靠。

小小幸福二:美食

北京没什么正宗的饮食,只有北京烤鸭是个招牌,也是外来的。不过,生活在北京,可以品尝八方菜系。

吃海鲜要去潮好味、黎昌、顺峰,阳澄湖的大闸蟹,新鲜的基围虾,可以三吃,白灼、椒盐和煮粥。

吃辣的去湘鄂情、菜香根,热滚滚的鱼杂香喷喷,奶白色的老鸡汤甜蜜蜜。

吃水煮鱼要去沸腾鱼乡,一条大鱼,可以做一盆不辣的,再做一盆红辣的,那里的四川小吃不错。

吃北京小吃也不要去王府井,可以去后海,水边的人家都不错,我喜欢烤肉季的麻豆腐。

要吃羊蝎子当然要去牛街了,要吃面去航天桥北的路东进去不远的老北京炸酱面馆,你好象回到了老舍茶馆,伙计的吆喝保管震疼你的耳朵。

说起吃的,还要补充一个,那就是东直门的鬼街。街两边都是饭店,为什么叫鬼街?大概是因为晚上每个门口都点上红灯笼,象鬼火闪动吧?

我吃过那里的谭鱼头,一点儿也不好吃,我还在一个真菌店涮过各种蘑菇,我一个朋友吃蘑菇还闹了肚子。还吃过黑乎乎的海胆,一个哥哥点的,其实我没吃,给旁边的人吃了。




我在街边看见好多人聚集在一个大院子里,坐露天的大圆桌,吃红彤彤的小龙虾。我不吃那东西,我告诉我的朋友们也不要吃,因为小龙虾是在特别肮脏的水里养殖的,据说小龙虾的头含有无数的细菌。真可怕,居然有那么多人大吃特吃,还有好多老外也在那里吃。




还有个秘密,想吃各地正宗的菜系吗?那就去各政府驻京办事处,地道的地方口味,新疆的烤羊腿羊肉串儿,陕西的哨(shao)子面羊肉泡馍,云南的米线瓦罐儿,东北的酸菜粉条花皮豆角,没有吃不着的。

小小幸福三:郊游

体验北京的美丽,那就不要只在北京城里转游,除了故宫颐和园后海,北京的精华实际上都散落在远郊区。
我喜欢十渡的山水,喜欢那里的农家菜田。

我喜欢潭柘寺、戒台寺的红墙院落和千年银杏树。

我喜欢京西的大溶洞,就是炎热的盛夏,走进里面都要穿棉衣。

我还喜欢北京航空馆,那是以一座大山为主体建成的,飞翔的感觉和山水融为一体。

我最喜欢的是爬荒凉的长城墙,响水湖一带有废弃的长城,宝贵的城砖散落下来,山上泉水幽幽,活泼的红鳟鱼金鳟鱼游来游去胜似神仙。

最美的地儿要往郊区的北边西边开,黑龙潭那一带,那里的口音有异域风情,小孩子说话更好听,那里民风朴实,山水醉人。

城堡,要数白龙潭水边的别墅最美了,和伦敦郊区的别墅没什么两样,果树覆盖绿山,绿山环绕草地,象个童话世界。要买房子,就买那里的。

小小幸福四:文化

北京人最幸福的是什么?
他们一年四季都有的看,音乐会、音乐剧、演唱会、话剧、芭蕾舞剧,还有各种颁奖晚会、慈善文艺演出。

我看了好多芭蕾舞剧,从上海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到中央芭蕾舞团的红楼梦,还有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看了红色娘子军,有一阵子,我觉得,整个世界,只有芭蕾是最令人着迷的艺术。

我和我妈去听过卡拉扬指挥的新年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我还听过几次余隆指挥的新年音乐会,要感谢他才是,一个年轻帅气的男人,开创了中国新年音乐会的先河,他把民族交响乐演绎的让我落泪。我对中央乐团的第一把小提琴情有独钟,他圆圆的脸高高的个子,戴副小眼镜,四十来岁的样子。他总是埋头拉琴,没有一丝笑容。我的一个表姐也是那里的一把小提琴。

其他的音乐会更多,中山音乐堂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小音乐会,还有诗歌朗诵会。我看了马友友的大提琴,看了郑晓英的爱乐乐团的演出。当郑晓英不能继续把爱乐乐团办下去,我替她伤心来着,古典音乐在中国还没有市场。她是个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周末为那些小孩子普及音乐,在大学时我们宿舍的人一起去听过她的音乐讲座。

齐秦、童安格、张学友、刘德华、赵传、张信哲等等的演唱会我都看了现场,我最喜欢齐秦和张学友的歌。我怎么没看过女歌手的现场呢?她们的演唱会是太少了,听说有个女歌手办完独唱音乐会哭了,说,没想到办个音乐会这么难。应该支持女歌手办演唱会。

那年我在凯利剧院看了菜琴演绎的歌剧《天使不夜城》,我挺佩服鲍比达这个小眼睛的男人,这个贝思手,他有勇气,做中国第一个歌剧之人。在我心里,我把他当成了中国歌剧的创始人。

人艺的话剧属于重点保护的熊猫级艺术形式,我看了天下第一楼、茶馆,也看了李白、鸟人,有时侯还跑到首都剧场的小厅看小话剧,有时还跑去中国戏剧院的剧场去看。大冬天,下雪天也不误。

这个月11号又可以跑去首都剧场看半生缘。据说是多媒体音乐话剧,京港台合作,台词完全遵照张爱玲的每一句原话。怎么个多媒体法,看来又是新创意。以前听过一场电脑音乐会,非常有趣,创作人可以根据莫扎特的曲子,提取出作曲特点,谱写出新的曲子,他还可以用激光演奏。

我在上海看过一场音乐舞剧,喜欢的要命,叫《野斑马》,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我至今还保存着它的演出单。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舞剧不在北京上演,张千一的作曲一流,演员的芭蕾舞也是一流。凄婉的爱情故事,有比天鹅湖更强的写意表现和出神入化的气势。盼望它再一次上演。


人在北京生活,类似的这种小幸福太多了,多得数不清,加在一起也便成了大幸福。周末心情好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去附近的大学转转,晒晒太阳,听听喜鹊叫。清华的河塘,北大的未名湖,颇有灵气和生机。每年的这个季节,还可以去湖上滑冰。

能数下来的幸福,还有许多许多,等我再发现再想起再说吧。

2005年1月5日


上次我忘了说,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快被遗忘了的京剧,一个是象星星一样不断冒出来的的酒吧。

我不喜欢京剧,只是有一次陪一个叔叔去看了场经典京剧片段的场子,我只是觉得京剧的脸谱、拖长的唱腔和观众的叫场满有趣的。

我这个叔叔是个地道的京剧票友,跟他坐车上,他一路上都在哼哼唱唱。他对京剧着迷,而我对京剧从来没有喜欢起来。上大学时排练话剧借服装,跟着别人去过中央戏曲学校的仓库,看见那里的京剧行头布满灰尘,我还摸了摸鲜艳的刺绣袍袖。

王府井的旧东安市场原来有个老舍茶馆,保留了当年地道的听京剧场景,晚上时不时还有京剧场子表演,人们坐在下面吃花生喝茶。后来为改建王府井大街,拆掉了,没幸运留下,对京剧来说是个大损失。现在建国门西边的长安饭店一层有一个长安剧院,据说保留了原貌,生意兴隆。

从徽班进京开始,已经有110年了吧。京剧被称为国粹,于现在的年轻人距离遥远,越来越失去了可看性。在文革时期样板戏曾为政治流传起来,也算是京剧的一种变迁。这几年,有人尝试过用京剧唱现代剧,还有用英语唱京剧的,都变了味道。

我认为,京剧没市场不要紧,没人喜欢也不要紧,京剧的风格,需要原汁原味保留下去,作为古董保存下来就成,这样才称得上国粹,才是真正的京剧。现在不是每年还举办全国京剧票友大赛吗,多好的事情,京剧还是有民间基础的。

有人正在谈论今年的维也纳那新年音乐会,我觉得那里的音乐界音乐家很聪明,他们几乎只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曲子。我赞同这种做法。其他的音乐后来的音乐是有更好的,但那些都不是代表性的。

对于京剧,同样道理,具有代表性的留下来,演下去,哪怕只有几个人看,也要保留下去。京剧是国萃,是古董,只要不断有孩子学唱,有京剧艺人以此为业,有专门机构专门人研习,就是成功的保留了京剧。

再说说北京的酒吧"文化"。我不知道这算一种文化吗?在英国,去酒吧就跟去饭馆一样。
北京酒吧聚集的地儿要数三里屯和后海了。

三里屯的酒吧已存在好多年,后海的酒吧是这两三年才兴起的。我都是白天去后海,有时候在酒吧门前的椅子上坐坐,逛逛那里的小书店,小工艺品店,我老爸是个古董迷,喜欢那里的一个专门卖盘子的小店。我不知道那里黑天后的样子,我想,一定是人头窜动,萤火闪耀的。

我夜晚去过几次三里屯,和男朋友去过,和我同学去过,那里酒吧的布景粗犷、狂野、浪漫,是我喜欢的小情调,歌手的演唱风格亲切而随意,坐在我旁边调琴,好象跟舞台后台似的。我和他最后一次见面也是在那里,那天走出酒吧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其实,我们那时候谁都没料到,那是最后一面。

我不喜欢吵闹的酒吧,不喜欢摇滚朋克和死亡音乐,所以去的酒吧都是温馨的地儿。往往到后来有人群瞎扭瞎蹦起来,我就撤退了。

三里屯的酒吧,几乎每个门前都有人喊客拉客,这是我所讨厌的。

三里屯的酒吧,几乎每个门前都有人喊客拉客,这是我所讨厌的。



2005年1月20日修改完成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当然
  • 南雨 
  • 2006-01-16 12:51
  • 37
  • 442
  • 0/0
  •   106个
  • alfa 
  • 2006-01-16 09:31
  • 10
  • 525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