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认真的说新京报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王威发表时间:2006-01-03 06:50
继续认真的说新京报







         一

  我对于任何东西,很少有崇敬的成分。
  没有一样是特别是严肃的,包括死亡。有网友说,拿王崴说事,不对。我不觉得,王崴死的那些天,真是热闹,才几天,又那么冷清了,你们于心何忍,反正我是不忍。
  何况新京报还不是一个人,是一家报纸。

  事实上,我说的,并不是《新京报》一家报纸,一家烂报纸。而是中国的无数家报纸。
  市场经济以来,好多的报纸表面上很光鲜,其实都烂掉了,彻底的烂掉了。
  这个行业,就和d一样,烂掉了。


          二

  今天的中国,有两种力量滥用最伤害人。
  一、国家机器。
  二、传媒舆论。  


  很多的看法通过简单的推论就可以得出来。

  解振华是何许人也。
  国家环保局部长。
  可是,在记者的笔下,可以被任意描画,深文勾画,那么可以想像,比如我,王威,这样一个平头百姓,如果被传媒逮住了,那是不是任你们生杀鱼肉呢。
  如果是这样,你叫我怎么相信,你们报掉的孙志刚事件是真的呢。
  这世界上的事情,有什么是编不出来的呢。
  有什么真实的故事会比被加工的更精彩呢。
  为了发行量,为了钱,记者还有什么不敢写呢。
  
  你们这些报纸,今天还受着d的管制,就已经胆大包天、无法无天到了随意的编排一个国家级的部长。
  你们告诉我,王小山、阿飞、许许,你们还有什么干不出来。
  真到了取消新闻管制的那一天,你们甚至恐怕还要骄傲的彼此炫耀:也就是我们没想去整人。要整的话,那是整一个死一个。
  在许许的笔下轻轻一挥,我向《南方都市报》投稿的行为便极为不堪了,王威成了什么人。这还是他亲口说的真实报道,那么,如果他在增点什么,再减点什么,王威不是名誉扫地、尸骨无存了。


       三


  新闻出版这个行业,最早,无非是信息共享。
  比如中国明代的邸抄就是各种谣言的大杂烩。
  这样的定义并没有错,但是,随着他的力量的增大,到了今天,他就得限制、控制自己的力量,特别是覆盖面越大的传媒就越要谨慎。想看看,只要你们在报上披露一下苏丹红事情,就有多少下游的供货商要关门。
  身怀利器,怕的便是杀意四起。
  所以,才有新闻报道要真实,才有错别字的出版规范。
  这是什么,是行业自律。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当然,统统都是好东西,要去争取自由、要去开风气之先,好,是好事。
  王小山说这是大方向,我们记者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就可以了。至于什么错别字、假新闻,那是小问题,甚至于不成问题。

  我不明白。
  这是什么话呢,这是一个理性人说的话嘛。
  一家报纸,连最基本的行业自律都不能、也没有能力去做到,竟然要奢谈为人群谋自由,竟然敢一口咬定自己的大方向绝对不会有错。
  连国家部长解振华都会很受伤很受伤,我们平头百姓怎么办,怎么办。


      四

  d的政府法规法律少么。多,多到了普通人无法全部了解。
  d是个没有效率的政府,不是。
  在他强力的领导下,他可以让整个社会处于频繁的运动中,也可以让整个社会异常的清廉,他更可以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改革开放,造福众生。

  中国历史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d更有执行力的国家机器。
  但是,他还是烂掉了,从一开始就烂掉了。
  
  因为,他制订的那些法规法律好处,连国家主席刘少奇都不能享受到。更不用说平头百姓了。
  很简单的四个字,有法不依。
  d是因为什么,因为他拥有绝对的权力,没有监督,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本去滥用。
  在今天,他的公信力已经严重贬值。
  如果你身边有个朋友,说要加入d,那时候,你的笑容一定是很暧昧的。

         五

  《新京报》何妨搞个调查,比较一下十年前的报纸新闻公信力和现在的新闻公信力,那个更大。
  答案其实你们自己也心中有数。
  现在不是信息比以前更公开了么,怎么反而下降了呢。是哪里出问题呢。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是信息过于密集和频繁……
  
  不要相信死无报应。
  结论只有一个:一个抛弃自己行业规范的行业,注定是要堕落的,更注定是要倒掉的。
  哪怕你们給自己穿上什么“自由斗士”这样漂亮的皇帝新衣,都一样。
  所以,烂,那就烂的快一点,彻底的烂掉。
  中国,没有那一家报纸,值得同情。

               (完)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great
  • 无又 
  • 2006-01-05 10:09
  • 0
  • 1297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