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许,你这个老乡,听说过么?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黑色风衣发表时间:2005-03-03 03:00


偷师金庸 侠女藤萍闯荡江湖(图)
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4-11-24 10:09:12

“侠女”其人

藤萍,原名叶萍萍,1981年生于厦门,2004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于2001年底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出版小说二十部。藤萍的创作主张:相信文字是一种灵性的东西。对待文章的态度莫过于心诚则灵,没有杂念,诚实地审视自己的心情。如是,便很快乐。


对于看着金庸小说长大的一代人来说,那个风云际会的“射雕世界”是永远的梦。而很多人对文学的兴趣、对人生的体验,就是从《射雕》开始的。

偷师金庸,年少侠女闯江湖

23岁的藤萍现在是一家颇有名气的文化公司的签约作家,已经出版了20本小说,听到记者的赞叹,这位土生土长的厦门女孩面带羞涩、掩嘴浅笑道:“写得太多了,这不怪我,一切都是金庸惹的祸!”

因为金庸,她成了“侠女”

说起写武侠的经历,藤萍认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外公和母亲都是“金庸迷”,家里有一大堆金庸的小说。小学二年级开始,藤萍大字还不识几个,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地看起大人看的书来。一本《射雕英雄传》,居然连蒙带猜地读完了。小藤萍读书速度奇快,五六本书,一个上午可读完。到了五年级,家里的金庸小说外带租书店的温瑞安、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已经被她扫荡一空,不少书甚至看过多遍,藤萍的心里空荡荡的,去哪里找新武侠看呢?有了,自己写呗!于是,从五年级的暑假开始,小藤萍找来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在上面编织自己的“武侠梦”。

这一写可就欲罢不能了,到高中毕业时,她已经写了二三十本武侠加言情的小说,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北宋时期,为什么选择这一段历史呢?“金庸把南宋的故事写得淋漓尽致了,怎么赶也超不过。北宋时期我倒是可以施展一下拳脚!”藤萍说。藤萍的这些笔记本很受同学欢迎,笔记本经常在同学的传阅间“消失”了,有些男生未经许可,从她的抽屉“偷”笔记本看!

外公和母亲对她的阅读和写作很支持,认为正派的武侠小说对孩子开启想像力、开阔胸襟很有帮助。“我觉得写作并不影响我的正常学习,我只是把其他同学玩电子游戏、跳皮筋、丢手绢、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写武侠而已,都是休闲嘛!”藤萍说。2000年9月,她从双十中学考进中山大学法学院。

因为金庸,她当了武侠作家

上大学后,藤萍的写作并没停止,因为这已经成了她的一个习惯了,每天不写点什么就浑身不自在。“当时只是写给自己看,没有考虑读者和出版,写得非常快乐。”藤萍说。2001年她花了两个月写完一本笔记本,本来要遵照习惯丢进垃圾堆,却有好朋友开玩笑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不去投稿呢?丢在出版社的垃圾堆也好过丢在你宿舍的垃圾堆。”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藤萍以八元八角钱的“昂贵”价格把笔记本寄给了一家文化公司。没想到,半个月之后有电话通知她稿子通过审查,可以出版了。藤萍又惊又喜,她开始改编自己写过的一个武侠故事,两个月以后再次把一篇七八万字的书稿寄给了编辑室。有一天,她收到一封邮件,说她的那篇《锁檀经》得了花雨“蝶舞夏日”征文比赛一等奖,她的第一反应是骗人也莫骗得这么离谱,但后来发现这件事居然是真的。此后《锁琴卷》、《锁檀经》出版,藤萍在武侠言情小说界获得了小小的名气,靠写作,她赚到了足以供自己读完大学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

因为武侠,她与温瑞安结缘

变成了一个“武侠作家”后,藤萍拥有了一台电脑,开始上网。她发现网上人才众多,各路原创高手来来往往,宛若一个真实的武侠世界。她无意中登录了一个崭新的武侠论坛:神侯府·小楼网站。

这是一个全新的关于温瑞安武侠四大名捕之首无情的论坛,论坛里的人寥寥无几,但藤萍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文章都很棒。藤萍很喜欢小楼的气氛,虽然朋友只有五六个,但她们写诗写词写评论,在自己的世界里玩得十分愉快。时间过去得很快,小楼的文章引来了很多追随者,三年之间,小楼在现任总版主“红尘月影”的管理下,成为了一个拥有五千多会员的论坛,又因为对于温派武侠文风的精专,竟引得温瑞安登临小楼,开始了他的网络缘分。有一年,几个网友在深圳聚会,温瑞安特意赶来与大家喝酒,并传授写武侠的一些秘诀。藤萍有幸获赠一本温瑞安亲自复印的诗集《楚汉》,据温瑞安说,那是他最好的作品!

后来,藤萍又认识了小锻等多位武侠新锐,大家一致认为,金庸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他的小说“很中国很古典很大气”。为了充实自己,藤萍在写作之余不停地补课:读《中国都城辞典》,读《宋代研究丛书》,甚至读点穴和围棋方面的书。

现在,藤萍已经从大学毕业了,她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去找工作。这让母亲有些着急,虽然藤萍现在凭写作也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当妈的认为女儿“米吃得不够”,急需进入社会磨炼一番。

藤萍同意母亲的意见,已经参加了公务员的考试。“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工作之后我仍能写作。”藤萍现在特别希望能够写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

一样记忆

偷读金庸 近视不悔

谭不 (八十年代生人,媒体工作者)

曾几何时,幻想做那样的英雄:旷野之中,北风呼啸,尘土飞扬,一人一马,浪迹天涯。8岁开始看武侠,9岁开始接触金庸,桃花岛,绝情谷……从此,我的梦多了好多去处。在他的书中,我自由地驰骋,以为自己到了天堂,被老师揪住耳朵,才知尚在人间。

在老师眼里,读武侠是种罪过。初中时,宿舍晚上10点熄灯,我们经常点蜡烛看书,被发现了就是一顿臭骂,然后拖出去罚站,小说没收。我记得有一次熄灯之后,刚想爬起来把《射雕》的最后几页看完,一束手电筒的光就从窗外射过来,伴随着管理员的骂声:“还在看!滚出来睡!”我们通常的对付办法就是窝在被子里,拿着手电筒悄悄地看,我现在的高度近视就是那时候整出来的。但管理员很警惕,他也有新办法,经常破门而入,觉得谁的被子有异样,就猛一掀,一掀一个准。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刚把第5册《鹿鼎记》摆上桌面,就被历史老师盯上,他径直走过来,拿去,又径直离开,而我,顿时茫然。睡了一觉,才缓过劲来,一直想着:“怎么办?怎么办?”同学让我去找老师要,踌躇了半天,终于战胜自己,跑到老师宿舍,到了门口又不敢进去,围着他的房间不停地打转。从窗户往里竟可以看到我的那本书,心中一阵悸动,很想把书偷出来。最终阻止我的不是良心发现,而是老师看见了我。站在他的面前,我编造的种种理由统统被驳斥,没办法,只有泣以求全,老师终于受不了,赶紧把书还了我,然后说:“我看过了,这书还不错。”

中学六年,读了不知道多少遍金庸,也不知被老师没收过多少回,总在战战兢兢完成阅读,那种感觉,好比偷情。2002年夏天,我和朋友夜爬华山看日出,凌晨3点登顶,在2000多米的东峰绝顶上,寒风刺骨,我们却把酒言欢,想起令狐冲,想起华山论剑,由酒而歌,想起《广陵散》那一刻的悲壮,想起中学时偷读金庸的苦与乐。想着想着,太阳就从天边升起了。


夜看射雕 挨饿也甘
王永盛 (七十年代生人,《厦门文学》杂志编辑)

多年后,我耳旁还依稀回响着《铁血丹心》的荡气回肠,脑海中仍有靖哥哥在那一轮血红落日中弯弓射雕的雄姿英发。

那年我上初中一年级,寄宿在学校。学校没电视,要看电视,只能走2公里路到镇上去。80年代初,镇上只有三台电视,一台在乡政府,一台是一位乡企业老板的,另一台在一个卖麦芽糖的小生意人家。乡政府是不能去的,因为老师们会在那里看电视,放《射雕》时正是晚自习的时间,我们去了岂不自投罗网。企业家的家也不能去,有狼狗守着。没办法只能去卖麦芽糖的阿东那儿。

我们十来个小孩,偷偷从教室溜出来,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拎着一袋米,两斤重。来到阿东家的大院,那里早有数十人抢先坐在前排。14吋小电视机已经高高地“坐在”两张桌子叠起的高台上,我们把米提给阿东,每人换半斤麦芽糖。阿东就把我们这些有换糖的安排在前面两排就座。我们把头往后环顾一周,背后黑压压的一片,好似叠罗汉,有的甚至骑到大院的墙上。我们很有优越感,尽管交了两斤米,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得挨饿,可电视剧的主题曲一响,所有的忧虑都到了九霄云外。

如今细想,对《射雕》的痴迷,除了电视剧本身情节让我们像在吃一根老也吃不完的面,心甘情愿地被牵着鼻子走。《铁血丹心》演绎的“逐草四方,沙漠苍茫” 和“哪惧雪霜扑面”的豪迈侠义;“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柔情,让人顿生情何以堪之感,才是最致命的。也许,每一个男人都追求这样的生活:豪情万丈地行走天涯,身边有伶俐娇俏的如花美眷相伴。也许,每一个女子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情缘: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

温瑞安在藤萍的新作《香初上舞》的序中对她是这样评价的:“其中最值得交的一位赏心悦目同道,最任侠述情的女子,就是藤萍。藤萍是位名作家,她已出版了的几十部作品,从我读过的《锁琴卷》、《醉情卷》到《姑洗征舞》、《大簇角舞》、《祀风师乐舞》和《钧天舞》,无不反映了这位女作家日后在中文文坛上必定有令人雪中惊艳的成就之外,更显示了她对写作各类相关题材、形式与技巧用心之深,以及消化糅合圆融之妙。她对文字真是情到深处,她对写作才是大爱无言。” (记者 宋智明)

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04-11/24/content_3273666.htm

签名——
联系到她,给她个通用马甲。。呵。。说着玩的。。你们HOGIANG篮,厉害哦。。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