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 的 北 京, 爹 的 北 京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彭希曦发表时间:2003-10-08 23:41
爹 妈 的 北 京
彭希曦









人一旦自以为高明,矫情起来,是什么大话胡话都能放出来的。幸亏我还没糊涂到那步田地。比如,我就绝不好意思声称自己从不看深圳本地报章。因为事实上,我看过。自从深圳《晶报》前一段发表了我的《扔向中国文艺圈的54个糖醋鞭炮》——删了一大半,我就更是情不自禁地关注起这份报纸了。有什么法子呢;真要说出来还怪不好意思的;我可历来有个偏见:报刊杂志嘛,可看可不看,不过,凡是乐意登载彭先生大作的,那至少算是有气度,有上进心,值得瞧瞧的。就这么着,我也顺便扩展扩展自己日益狭窄的见识。还不赖。

不料,在日前的《晶报》,读到北大教授戴锦华女士有关“第六代”导演的一个访谈。整整一个大跨版,气势不凡;戴教授的近照赫然醒目,看上去也就四十几岁顶多不到半百吧;“第六代”代表人物张扬、吴文光、张元,也在旁边露了一小脸。以我刚够用的这点“文化知识”,我知道这俩姓张的不是已经就是已近不惑之年了,而小有“中国纪录片之父”之称的吴文光先生都直奔五十了。趣事儿来了,让这位记者觉得相当纳闷的是,戴女士说起这些个“角儿”来怎么一口一个“孩子们”“孩子们”的?他想必心里直犯嘀咕:难道这张张吴都是她亲生的不成?不对啊,年龄摆在那儿呢,您戴老师再怎么神通广大,再怎么满怀着母仪天下的雄心,也生不出这么些个“名导”来不是。

我禁不住乐了。心想这记者也太不懂行了,至少是太不懂北京的行情了。他不知道在北京文艺圈儿(恐怕也包括别的什么圈儿吧),那些在场面上能说上话的主儿,那些“腕儿”们,一个个都喜欢以爹妈自居的。说起来有些年头了。那该是俗话常说的峥嵘岁月吧,好,不妨现在就回忆回忆;看这样行不——很久很久以前,我纵贯祖国大地,流窜到了北京,任职某“前卫”杂志;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见识了一通京城各界的大家名流。我虽然披着编辑的外衣,但本质上的“外省文艺青年”,倒是一目了然的。我睁大眼睛四处看,竖起耳朵虚心听。兴致可高了。

一次,登门去拜访某著名乐评人。奇怪的是,此人居然闭口不谈摇滚,而是不紧不慢,有板有眼,大吹他在欢场上如何得意洋洋。说是他身上揣着一把刀,直闯某老板的办公室,一举夺回了某当红女歌星。这一段听得我目瞪口呆,所以现在还记得。正当他绘声绘色之际,电话暴响;我细细听来,大致是某酒吧今晚张罗个Party,有不少新歌手现场演出,“......好好,既然是孩子们的盛会,我当然要去。”和上面那位记者一样,我头一回听到这“孩子们”,也挺不明白的。注明一下,此“腕儿”当年芳龄31,爹妈就已经当得自然而然了。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