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海子家人谈海子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许许发表时间:2003-09-07 17:22
弟弟谈海子
  
  
  ----余徐刚 ---安徽安庆师范学院艺术系 246011
  
  当我见到海子大弟弟查曙明时,他刚从广州打工回来。他高中毕业后即在外地闯荡,今年36岁,
  比海子小3岁。
  因为年龄上的缘故,海子和大弟弟关系最近,也谈得最多。
  海子是带着几个弟弟长大的。小时侯,他是村子里孩子们的“头”,领着大家“筑战壕”,“炸碉堡”,“冲锋陷阵”。最让小伙伴们羡慕的是海子的“打水漂”的本领,他一个“水漂”能打到池塘对岸。上学以后,他又是伙伴们学习的“小老师”,伙伴们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都会找他帮着解决。
  
  。说到童年的趣事,大弟弟县得有些兴奋,仿佛那种快乐无忧的年代就在昨天。的确,打工的经历和生活的磨砺使他承受了不少的艰辛。
  海子考取北大时,大弟弟正上小学五年级。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通信交流。开始的信件只是些片言碎语的问候。大弟弟读中学后,海子开始有针对性的寄些参考资料给他,教他学习的方法。有时候他在信中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使得大弟弟对大学充满了幻想。他神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哥哥海子那样做在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听着教授们滔滔不绝的演讲。
  每年寒假期间回家,海子总要带些衣物和小零食分给弟弟们。每次寒假一到,弟弟们就急切地盼望着哥哥从北京归来,在信中,海子会告诉家人哪一天到达怀宁县城,几个弟弟便去车站迎接。
  由于大弟弟文化程度在家里较高,海子喜欢和他聊些诗歌,他把他发表的诗歌作品拿给大弟弟看。晚上,他和大弟弟睡一张床,有时,他会在床上来回走动,表演着戏剧中人物的动作,逗得弟弟们哈哈大笑。等弟弟们睡着后,他点上煤油灯看书,一直到深夜。
  工作后的第一年寒假,他回家后便练起了毛笔字,还用毛笔字写了很多的情书给他的内蒙古女朋友。也就在这一年,他开始练起来哦气功。他在发功时,让大弟弟把手放在他两只手掌的中间,问弟弟有没有感觉,大弟弟说没有。第二年春节回家时,当他再一次发功,大弟弟明显感觉到了气力的存在。
  海子关心最多的是弟弟们的学习情况。放寒假时,大弟弟所在的中学仍在上课,他便去学校询问弟弟的学习情况,有时候他会去大弟弟的宿舍坐坐,大弟弟的同学都知道他是位大学老师,而且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都很敬佩他。所以每次海子一来,同学们纷纷把他围住,问这问那,而海子也很热情地解答着大家的各种提问。事后,他会请大家吃饭,喝酒。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海子大方豪爽的性格给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好印象。
  农村的信息闭塞,加上生活的孤寂,88年春节海子回家后,用自己的工资和家里凑的钱买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海子喜欢看些新闻类节目。如今,这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还在使用,它仍然是家人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
  86年,大弟弟参加了第一次高考,四百多分的成绩让他名落孙山,当海子得知此消息后,写信鼓励弟弟继续复读。为此,他在这一年的9月份特地从北京赶回,把大弟弟介绍到了他的母校---高河中学复读。87年,大弟弟靠来哦475分,已经达到了大学专科分数线,距离本科分数线只差10分。当家人把这一情况打电报告诉海子,让海子帮助弟弟选报志愿时,海子却不知晓此事,他那时正在西藏旅游。等到海子拿到过期的电报单子时,安徽的高校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大弟弟失去了上大专的机会。88年,大弟弟在家休学了一年。当他把再次复读的想法写信告诉哥哥时,哥哥同意他的想法。89年春节前夕,海子寄了300元复读、生活费给大弟弟,安排弟弟在怀宁中学复读。
  89年春节一过,海子即把弟弟送到了怀宁中学,得知弟弟眼睛有点近视,他拿了30元钱给弟弟,用10元钱配一副眼镜,余下的20元让弟弟买些营养品,补充身体体能。临走前,他告诉弟弟学习不要太紧张,只要高考成绩达本科分数线,他就会联系北京的一些院校帮助录取。大弟弟把哥哥送上了开往合肥的汽车。他不会想到:这竟是他对哥哥的最后一次送别。
  也就是在这紧张的高考冲刺的一学期,大弟弟没有回过一次家。有一次,一位同学拿着怀宁街头卖的的小报说海子自杀了,大弟弟不相信,认为那是在胡闹。为了让二儿子安心学习,父母没有将大儿子自杀的消息告诉他。等他考完试后,父母才把情况说了一下,大弟弟哭喊着,他不相信这是事实---最爱他的哥哥就那么一下走了,在悲痛中他接到了高考成绩单,这一次他的运气还是那么糟糕。
  海子死后,家里收到了7份寄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海子的遗书。有的一式两份。在这些遗书里,海子交代把他的诗稿交给骆一禾,让某某替他还上所欠别人的债务,以及他的后事情况等等。
  不久后,大弟弟抱着一线希望在9月份去北京找到了哥哥的生前好友西川。西川先生劝他回安徽农村,读书的事情以后在商量。
  回到怀宁后,他学了门木匠手艺。开始了他漂泊不定的人生之旅。这期间,他做过木匠,干过农活,打过工,卖过苦力。现在,他在广州贩卖些小电器商品,每个月有几百元收入,来维持自己小家庭的生计,赡养父母。
  前些年,有位广东的老板找到他,那位老板愿意出高价买下海子的手稿,并且许诺他可以在自己的工厂工作。但被大弟弟一口谢绝了。弟弟清楚的知道,哥哥市委真正的文化人,他留下来的东西属于热爱他的人,他决不会因为个人的私利行为去伤害每一个热爱哥哥的人的感情。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和哥哥的手足之情是永远不会腿色的!!!!
  8。2
  父亲谈海子
  ?余徐刚(246011安徽安庆师范学院艺术系)     
  海子的父亲查振全,今年七十一岁,是位乡村老裁缝。
  海子上中学和在北大读书时,每月十元钱的生活费就是靠老父亲挑灯夜战一针一线为乡亲们缝补衣服所得的。由于年老眼花,手脚又不利索,老父亲现在已经不再为乡亲们加工服装了,他用儿子海子的稿费在自家的屋子里,开了个简单的小店,专卖一些村里人需要的小货。
  面对记者的照相机镜头,老人显得有些紧张。
  为了打开话题,我同老人聊起家常,老人很乐意和我谈起了这些。他说他现在身体很好,血压有些偏高,现在在家料理小店,一天可以赚几块钱,能满足基本的日常开支。
  当我同老人聊得兴趣正浓时,屋子里的书架上众多的图书吸引了我的目光,老人告诉我,那些书是海子死后由中国政法大学帮助托运过来的,老人打开了书柜,让我从中挑选着阅读,我试图从这些琳琅满目的书中找出海子的印迹??手写的注解,但很令我失望,我翻了几十本书,上面除少有海子签名印章外,几乎找不到任何标记。
  老人说,儿子非常珍惜书,从不在书上信手涂画,记者好不容易在一堆散乱堆放的书中找出一本<<红楼梦>>,在这本书里,海子用了大大小小的纸片对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作了详细生动的注解,这些大大小小的纸片夹杂在书里,让人赏心悦目。显然,海子惜书如命。只不过随着时间的转移和条件的限制,海子生前收藏一些书已破损或霉烂。
  
  当我问及老人海子生前最喜爱的一本书时,老人很快地从书柜的底部抽出一本<<唐卡>>他告诉记者,这是海子生前随身携带的一本书。记者翻开这本装裱精美的硬皮书,这是一本关于藏传佛教的绘画书,里面的画面离奇,后面附带一些文字简介,有不少内容关于“生死轮回”的故事。这本由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书,定价一百五十元,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海子起码要省吃俭用好几个月才能买得起这本书。
  对于这本书的迷恋,很可能与他西藏情结有关。老人告诉记者,海子生从前共去过两次西藏,他对西藏的神往胜过一切地方。现在镶嵌在海子的坟墓一侧的两块石刻佛雕,是他不辞辛苦从万里之外的西藏带回来的。海子对西藏这片净土的热爱,我们依旧可以从他的一首首热情颂扬的诗句中寻觅。
  对于儿了的教育,父亲一向严厉苛刻,这位慈爱的老父亲一生对儿子海子发过两次大火的情形,至今仍刻骨铭心。
  第一次是在海子的一下学期结束时,在选择文理科时同父亲的意见发生了分岐,农民父亲认为理科前途较之文科大,学理科将来可以做工程师,在乡里人的心目中,工程师是很了不起的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海子的班主任认为海子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数字成绩突出,学文科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整个班级只有极少数同学学文科,文理科学生比例失调,所以要求他学文科。当海子把坚持学文的想法告诉父亲时,得到的是父亲的一顿狠狠臭骂,海子哭着跑回了学校,要求学理科。班主任问清了事情的原委后,亲自到海子家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父亲好不容易做了妥协,同意海子学文。
  第二年,海子以安庆地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
  
  或者是惜子的缘故,老父亲在回忆当年的情形时,不禁伤感地说:“这可能是上天安排的命运吧,要是儿子学理,可能事情就不会这样了。”老父亲的眼光中透露着很大的自责。
  第二次惹恼父亲的事情是海子工作后。当微薄的工资使海子连书都买不起时,88年底他回家后向父亲提出辞职和几个朋友去海南办报纸的想法后,父亲严辞驳斥了他的想法,加之父亲看不惯他这些天在家中边看电视边喝酒的姿态,父亲心底的火气一起迸发,海子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他萌动的事业烈火一下子就被严父给浇灭了,海子在母亲跟前痛哭了一场,整个春节期间他把自己关在屋子,写了二十几天的诗。
  海子做梦都想有一天自己的书能够出版,赚取一些稿费,来改善家里和自己的生活。最后一次身无分文的海子回到家里后,他兴奋地对父亲说他的诗集要出版了,可能有一大笔稿费。父亲不相信他写的那些东西能赚 到钱。他要求海子安心工作,不要想发意外之财。
  父亲说儿子的性格太倔强,固执,容易得罪人,这一点和自己很相像。参加儿子追悼会前夕,他和海子的母亲被安排到中国政法大学的一间休息室,当一位医生告之他们的儿子已经死了之时,海子的妈妈听到这个意外的噩立即昏到在地上,用身体撞击地面,旁边的保安很不礼貌地制止了老母亲的行为。父亲大声痛斥着保安:“难道儿子死了,做母亲的还不能哭吗?”那位保安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没趣地溜出了休息室。
  海子死之前,家里没有预见到会发生这样的事,父亲事后从西川和骆一禾等海子的朋友里了解到,早在前些年,海子买了些通俗的小说,图画书,他对其他人说等父亲老了以后开个书店,把这些书租给乡里人看,赚些生活费。而海子万万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当年老的父亲失去劳动力后,开了个杂货店,而不是书店。
  老父亲带着闪动的泪光和记者谈论起这件事的,他深爱着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深深的爱着他的父亲。
  在说起著名诗人沈天鸿时,老父亲说沈先生是海子在安庆最要好的一位朋友。海子生前一回家就去他那儿,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他们经常讨论诗歌方面的事情。海子死后,沈先生没有去过他们家。老父亲说可能沈先生怕触动老两口对死去的儿子的伤痛。前些年,老人生病在安庆市医院做手术时,曾经想找在《安庆日报》社工作的沈先生,但思前想后,他怕麻烦沈先生,遂打消来哦派这个念头。
  海子死后,他生前的另一位好朋友,他的校友西川先生为海子整理、出版了诗集,光一部《海子诗全编》,西川先生就花了整整10年时间。每次各种海子的诗集出版后,西川先生总是及时的将出版社的稿费寄到老父亲的手中,一解家中的燃眉之急。说起西川先生,老父亲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特地从里屋里拿出了西川先生写给他们家的信件,这些信件字里行间中透射出了以为崇高的艺术家的良心和爱心,那些关爱的言辞使我的心灵受了一次大洗礼。不仅如此,每逢节假日,西川先生都要以一位晚辈的身份打电话问候两位老人家。在老人的严厉,西川就是他们的亲生儿子,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
  愿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