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酷作(CorelDRAW)与自由手(FreeHand)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雷立刚发表时间:2003-05-12 01:40
酷作与自由手


文/雷立刚



A,戛纳,戛纳!

为什么要去戛纳?中国比较优秀的广告人,有时会问自己这样一个弱智的问题。恕我孤陋,在我的印象中,即便国内的一些“精英广告人”,也是在1996年才开始走进戛纳广告节的观摩会场的。那时,他们感到“又新鲜又刺激”,感受到了“创意的无穷空间”。到了1998年,北京捷先广告公司的总经理徐建,带着他们公司的作品《联想电脑——孩子与猩猩的故事》来到戛纳,他自认为“少了许多新鲜,却多了不少评判”。然而,正当中国的精英广告人们酬躇满志,想要在世界广告之林“树碑立传,超英赶美”之际,99年度的戛纳广告节迎头给了他们一记痛击。我的一个朋友在互联网上看了获奖作品之后,他诚实地说,“我已经读不懂国际广告的审美趣味了。”
是的。太难读懂了。以99戛纳平面广告大奖作品为例吧,从近7000件参赛作品中取得最高荣誉的,是著名的伦敦TBWA广告公司为索尼的Play Station游戏机所作的招贴。画面背景是公厕(或地铁)黑色的墙壁,一个矮瘦的男子,做着鬼脸,倚在一个高大丰满的女人胸前。 女人只露出一张红唇和一只颓废而性感的眼睛,以及丰挺的双乳。我看了很久,始终不明究竟——没有任何其他文字解释,没有任何必要的铺垫……直到很久以后,看到评委会主席瑞荷德的有关解释,才知道原来图中人四个“咪咪”(乳头)上戴着的“乳环”(比耳环,鼻环都酷)与索尼游戏机上的四个按键具有相同的形状。从而“完整而智慧地传递出产品的信息并极好地与目标受众进行了沟通,同时是受众理解广告内涵的形式的挑战”(语出 瑞荷德)。
俺们看不懂么?活该,谁叫俺们不是“目标受众”呢?就象周树人说的,阿Q或者小D被打了,活该——谁叫你打不过呢?也象倭国犬人石原说的,中国人被施暴了,活该——谁叫中国人(他当然用的是支那人这个词)没有还击力同时又不懂得记仇呢?


B,信息时代的异化

在我看来,这其实暗示着,广告,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向大众的“广而告之”了,它只做给它需要的人看。在某些时候,当“它需要的人”只是一个极小的群体时,对社会“沉默的大多数”而言,它无异于天书。我承认,这应当算是一种进步,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效率。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也正意味着,在契合了信息社会分工细化的客观需要的同时,广告,终于完全被功利主义异化——它严重忽视了公平,以及广告应有的对多数人的尊重。


C,堕落与快乐

99年的戛纳,使中国广告人仅存的一点点脆弱的自信心终于土崩瓦解,从此加速自甘堕落。他们进一步丧失了原创的动力,迅速向两极分化。
其中一极,奉行的是周树人遗臭万年的所谓“拿来主义”,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国情民俗的差异,拿过来就用。比如戛纳99年“全场影视大奖”作品,由英国LoweHoward—Spink广告公司代理,伦敦Helen Langridge Associates制作的《祷文》,这条广告以带细小颗粒的黑白电影胶片摄制,话外音以圣经中的祷文形式喃喃不停:“不要软弱,不要哭泣,不要衰老,不要肥胖,不要践踏桌椅,不要……,不要不买《独立报》”。这条广告的广告主是英国“独立报集团”,其获得大奖的原因,在于将西方人从小就十分熟悉的“祷文句式”,巧妙地溶入了诉求之中。可笑的是,重庆有一个“精英广告人”,直接“拿来”用在房产广告上——对于西方所谓“幽默”的极度崇拜,使我们的广告精英们完全忽视幽默赖以生存的土壤了。但实际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对彼此野史和典故的互不熟悉,使双方的幽默,常常是擦肩而过的。
“拿来主义派广告人”与周树人之流的堕落就在于此,他们总以为好东西是可以随手拿来的,但事实将会告诉他们,那只是奢望——你能拿到的,只可能是大家都能拿到的,换言之,即“大陆货”。而那些真正的宝贝,没有人会让你轻易“拿”过去。正如电脑和手机,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拿来组装,但核心技术我们却无从拿来,因为天下没有白送的午餐——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拿来主义派”只好给“核心技术”打工,其中聪明一点的,便将注意力放在外在形式上,所以他们的外表往往特别花哨。具体到这一派的广告人,往往打扮新潮,言谈时尚,或披头散发如摇滚歌星,或将头发染得如“绿毛怪”,开口“狗屎”(要用洋文表达),闭口“你丫”,在自由落体般的堕落过程中,他们终于可以不再品尝原创的艰辛与痛楚,变得快乐而骄傲。看来,他们还当真以为“不做总统,就当广告人”哩——我呸!
分化出的另一极,是周树人所谓“阿Q精神”的拥趸。既自卑又盲目自大,既胆小又顽固不化。说起他们的风格,一是老土,二是死板。他们对于想象力等有生命的因子,具有一种天生的仇恨。他们那狭隘的脑瓜里,象阿Q喜欢吴妈一样离不了女人,恨不得在所有的媒体空间里都塞几个美女进行王婆卖瓜式的叫卖。不妨抓几个现行:1,“小护士给您拜年了!”——小护士系列产品的广告,打的是青春活力俏妹子的牌,如此老土的构思,居然也打开了局面,不能不说是对广告创新精神的讽刺。类似的还有“浪莎袜业”,“金正DVD苹果女郎”等,不一而足,因不值得本人多费笔墨,就此打住。2,“哈尔滨制药三厂”则大打“名人牌”,如“盖中盖”,重金收买即将进入更年期的中年妇女巩俐以及“少妇杀手”濮存熙,猪鼻子插葱,作权威状,推销其产品,这充分说明在广告主及制作人心里,不仅有着“官本位”情结,还有着由此衍生出的“名人本位”思想,在他们眼里,老百姓似乎是可以任由名人调理的“应声虫”,“沉默的大多数”似乎象羊羔一样,注定要跟着名人的指挥棒走——他们把普通百姓当成了什么?!这是广告人最可耻的堕落——因为他们不仅忽略了广告人尊重公众的义务,同时也丧失了一个人起码的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然而,唯其如此,他们捞到了钱,获得了进入纸醉金迷世界的通行证,他们由此而无比轻松,无比快乐。


D,“酷作”(CorelDRAW)与“自由手”(FreeHand)

除了以上笼统地划分。还可以从创意和技术两个层面进一步刨析广告人的堕落。先谈技术。别的城市我不敢肯定,但在成都这个堕落的城市里,非位图的绘图软件中,“酷作”(CorelDRAW)起码占了90%以上的份额,而另一个杰出的工具“自由手”(FreeHand),在任何一个广告公司,擅长使用者均寥寥。据说,这也是内地平面广告制作界的普遍现象。对此我一度大惑不解,后来听说原因主要在于CorelDRAW附带的软件包中图库比与FreeHand丰富,可以轻松地适用“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原创的麻烦。唉,看来“自由诚可贵,装酷价更高”呀。至于在位图工具软件中,PhotoShop依然独霸天下,但我发现,许多平面设计师,都仅仅只能利用PhotoShop作一些加工工作而已,比如,他们将像片和图片扫描进来,再用PhotoShop作一点技术处理,他们大多数从来未曾使用PhotoShop创造过一幅图,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不会用PhotoShop作图,甚至武断地认定,PhotoShop根本就没必要用来作图。哎,只怕要笑掉西方设计师的大牙呀——这,就是我国当前的平面设计界。
可以想象,在如此的技术背景下,我国的创意和策划界能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具体地说,许多“CI大师”都是既无美术绘画经验,亦无平面设计技术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CI,更不影响他们成为专家甚至大师。其实,只要你够聪明,翻抄几本西方设计著作,建立一个概念高地,树立一个自己的“品牌”,再随时随地做一点自己的形象推广,你也有可能成为“CI大师或专家”。不过,李子多了也会烂市,“CI专家”太多的话,让俺们小老百姓眼花缭乱,只怕一个也记不住哟,哈哈。

可以说,中国当代的许多领域,包括广告界,都应验了一句话: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一个“竖子成名”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堕落的时代。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请进
  • 想说就说了 
  • 2003-05-12 13:43
  • 27
  • 346
  • 0/0
  •   OK
  • 雷立刚 
  • 2003-05-12 15:16
  • 18
  • 307
  • 0/0
  •   昏倒
  • 阳光之路 
  • 2003-05-12 13:09
  • 152
  • 407
  • 0/0
  •   还有.
  • 宁财神 
  • 2003-05-12 03:13
  • 190
  • 430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