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董桥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孤云发表时间:2002-11-24 06:30
夜读董桥

三联书店新出3卷本董桥自选集,便捧了一本《从前》回来。早年读董桥,是三联书店《乡愁的理念》。一本薄小册子,来回读了几遍。喜欢董桥,喜欢他文字里头的文化味儿,喜欢那英国绅士般的笔调。《从前》一书,年近耳顺的董桥,想起走过的路,交过的朋友,往事如“烟柳拂岸、暮云牵情”,隐约浮现眼前。笔端疏淡,意绪却浓得化不开。

《旧日红》里,几把旧折扇,让董桥想起年青时代的老师,想起老师的朋友萧姨。萧姨,苏州诗书人家的女儿,“嫁给华侨巨富,守寡多年”, “收藏了一柜子清末民初大小名家的精品”。萧姨“长年穿着浅色丝绸旗袍,花白的头发梳得丝丝服帖,圆圆的发髻永远插着一枝翡翠发簪”,“细腻的粉红肤色衬着精巧端庄的五官,简直钱慧安的淡彩工笔仕女”。此般意境,遥遥想着,好像沉浸在暖暖的文化氛围,直叹此境只可书中求。

后来,萧姨过世,儿子不懂书画,珍藏全被苏州老家远房亲戚骗去。闻说这位远房亲戚,“竟是萧姨嫁到南洋前的青梅竹马旧情人”。董桥渭然叹道:“那几天,我常常想起萧姨的粉蓝旗袍和墨绿毛衣:崔护薄幸,初恋那片旧日红,竟跟萧萧墓草一样寂寞了”。

收进集子里的近30篇文章,大抵是这样怀人感旧的文字,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人事、书事、情事,缠绕成绵长的思绪,“像酒,像泪”。

有一篇《云姑》,朋友最喜欢。云姑是董桥小时邻居,高中的时候爱上一位穷画家,以至有身孕。家人死活不允,逼云姑打掉孩子,远走内地求学。“在上海结过两年婚,离了;又跟一个侨生相爱同居”。文革中,云姑只身先到香港,侨生偷渡找云姑,淹死在大海里。后来,云姑远嫁美国,暮年丧夫,寡居异乡。晚年的云姑,给董桥的一张贺卡中写道:

“花时已去,梦里多愁,如果当年要了那孩子,我如今就不那么孤单了。邻居送我一株白兰花,这里天冷,只开过几次小花,总算唤回了你的童年和我的青春。”

那深深的无奈,尽在这字里行间了。朋友说,原以为《从前》是董桥文字风格的一大转变,后来发现也不是。不知可否这样说,董桥以前的文章谈事多,怀人少,谈事者,尽可写得如花似锦,怀人者,动了真情,笔下自然带着“沉实的轻愁和料峭的温熙”。

《从前》再现董桥文字之美,确实不枉他自许的“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然而,在这冬夜里,我读《从前》,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的力量,还有那似曾相识的思绪,直让人软软地躺在回忆的怀抱,随着阅读,轻叩往事之门。

2002.11.19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