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艾略特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翩若发表时间:2002-09-09 08:03
阅读艾略特

艾略特的诗学文集,是一本不错的书。但是,要是看完还真是不容易。没有全部读完,但还是认真阅读了其中几篇。读完后真是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感触颇深。

除了《传统与个人才能》之外,《诗的社会功能》是最触动我的。艾略特认为诗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涉及语言、感受性、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诗能影响整个民族的语言和感受性。这是他的主要观点,颇让人受到启发。

在论述到我们通常以为的那种训导教育的功能时,他说这并不是诗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散文等其它文体也能完成。但也不能完全认为目的诗不是诗。这里他说了段很深刻的话。“诗人是否用他的诗来宣扬或者攻击某个社会观念这无关紧要。假如诗人所反映的恰好是他那个时候大众所持的观念,那么拙劣的诗也可能风靡一时;但是真正的诗不仅经受得住公众意见的改变,而且经受得住人们完全失去对诗人本人所热烈关注的问题的兴趣。”这句话极为经典吧。这让我想到了我们以前流传的很多街头诗,用艾略特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应该是拙劣的。

他认为诗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给人以快感。但个别的快感不在他的研究范围。他看重的是诗对于社会的整体的贡献。“我认为重要的是每个民族都应该有它自己的诗,不只是为了那些喜欢诗的人――这样的人总能学到其它的语言,并且喜欢上那种语言的诗――而是因为诗事实上能对整个社会发生作用;也就是说,能对不喜欢诗的人发生作用。我甚至包括那些连本民族有哪些诗人都不知道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主题。”这当然会让我们想到唐诗宋词。这样的诗歌在中国是妇孺皆知。诗歌们对不喜欢诗的人也能发生作用。

他分析的最好的是诗与其它艺术的不同之处。他说诗不同于其它艺术,诗比散文更具有区域性。诗最初的根本的用途是表达感情和情绪,而感情和情绪是具体的,思想是一般的。用一种外国语言来思维要比用它感觉容易些。因此,诗比任何别的艺术都更顽固地具有民族性。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被剥夺,被抑制,并且在学校强行灌输另外一种语言;但是如果你不能教会那个民族用新的语言来感觉,你就没有根除旧的语言,它还会在诗中重现,因为诗是感情的载体。

人们感到他们最深沉的感情是在他们本国语言的诗中,而不是在任何其它艺术或者其它语言的诗中得到最自觉的表现的。在种族相同的人们中,最精细、最复杂的人同最粗陋、最简单的人在感情上有某种相通之处,而同和他们处于同等水平的人在感情上有某种相通之处,而同和他们处于同等水平上但使用另一种语言的人却没有。诗人能使读者有意识地分享他们未曾有过的经验。这就是仅仅追求怪异的作家同真正的诗人之间的差别。前者的感情可能独特但无法让人分享,因此毫无用处;后者则开掘别人能够利用的新的感受形式。并且在表达它们的同时,诗人发展和丰富了他所使用的语言。

所以,他指出一个民族,除非他们继续造就伟大的作家,尤其是伟大的诗人,否则他们的语言将衰退,他们的文化将衰退,也许还会被一个更强大的文化所吞并。这使我立刻想到我们当代的文学,如果我们造就不出伟大的作家,我们是否要被一个更强大的文化所吞并?这也是最近学者们一直在强调汉语写作重要性的原因所在吧。毕竟我们现在很多人所操持的都是翻译腔。怎么样才能有我们自己的文学和语言,和诗歌,是我阅读艾略特时常常提问我自己的。

在这篇论文里有几句话真是让人思索。比如 "我认为假如一个诗人很快就赢得了大量的读者,那倒是一个相当可疑的情况:因为它会使我们担心这位诗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东西,他给予人们的不过是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已经从前一代诗人那里得到过的东西。但是诗人在他那个时代应该适当地拥有少量读者,这是很重要的,永远应该有少数能鉴赏诗的先行者,他们独立,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他们自己的时代,或者随时准备比常人更快地吸收新异的事物。文化的进步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常在最前列,这样做仅仅只能让大家跟上而已:它指的是维持这样一批卓越人物,同时大多数更为被动的读者落在后面不超过一个时代左右。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体现在少数人身上,然后通过对别人、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作家的影响,渐渐渗透到语言中去;在它们得到确认之后,新的进步又成为必要。”

这段话也让我对精英意识有了重新思考,一直以来我对精英文学与精英文化保持高度警惕,但是看了艾略特的话,体会到了精英意识的重要。想当初梵高在他的时代何其冷落啊,但是他是走在了他的时代前列,于他个人而言,当然有些可悲,但对于整个时代和文化而言,又是大幸。想当初我们的先锋派亦是如此,想来,一个颇受争议的东西,很多时候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所以也是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谨慎做出判断才能看清。

当然,艾略特的理论是建立在强调区域性和民族性,但他也同时论述了多样性和统一性不可或缺。并且在这篇文章里他指出,假如所有的国家都用一种人造语言,该是多么不理想。――这个观点在半个多世纪之后来看,又是如此正确。

艾略特在文章中对感受性情有独钟,也对人类文化发展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说,现在人们都在讨论宗教信仰的衰败;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宗教感受性的衰败。现时代的麻烦不只是不能相信我们祖先所相信的、关于上帝和人类的某些东西,而是不能象他们感受上帝和人类。他强调的是感受。不再被信仰的信仰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尚能被理解的东西;而一旦宗教感情消失,人们花费了许多心血用以表达它的语言也就失去了意义。虽然信仰和教义仍然还是原先的信仰和教义,但感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过,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条件,而我所担心的是死亡。对诗的感觉以及作为诗的材料的种种感情从各处消失,这也同样是可能的:这也许会促使世界变得统一起来,而有些人认为这种统一本身就值得我们希望。一个对世界的感受性越来越统一,越来越模糊的民族,是否可悲?在现代性走到今天的时候,重新看艾略特的这个预言,想来,他真是先知。

此刻,写到这儿的时候突然想到,今天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就是和一个叫艾略特的睿智男人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何其幸哉啊。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