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只读了一本书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妮可发表时间:2002-08-20 12:08
网上读书之三十四:一周读书笔记(2002.8.12~8.19)  
上期说到以前上学时(大学前),老爸每出差到一地方,基本上都会带一本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回来给俺,现在能记起来的还有桂林、苏州、山海关(或秦皇岛)、少林寺这几本(主要是这几本着实是翻得滚瓜烂熟);俺自己初中时买了本《北京的民间传说》,作者名现在忘了,总之和俺们是一家子人,老爸看了后说是他一个堂叔辈的人,又说起家里一些轶事,这些听起来着实津津有味。即使是这些年漂流在外,闲时回家,在网上翻《河南地名漫录》老爸在旁边也有意见参与,那些于我纸上谈兵的名家胜景在他眼里有许多都是亲眼历见。
  喜欢这些,大概是我们家里人刻在脑门子上的痕迹。
  2000年7月,当时我租的房子附近出现一家新开的小书店,很明显新开,有许多书包都没拆开散放在地上,进去后就知道是属于自己喜欢的类型,和老板交谈之间很明显地就露了出来。大概喜欢看书的人就有这点通性,老板也喜孜孜地告诉我说,昨天理书架的时候,他和另一个人一人抓起一本书就看了进去,到了也不将它上架一人揣着一本就回家看书了。完了在我临走前,老板说了一句:
  要看见有喜欢的书,拿回家去看完了再还回来好了。
  有一次借的一本书是《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老板随口说了句这本书其实就是剪刀加浆糊有什么好看。大概是表明了自己比较喜欢历史地理的缘故,老板就说怪不得,并介绍那另一个人给我,说他就是复旦历史系毕业的(老板自己是北大中文系和英文系的双学士),复旦的历史地理专业在国内还是很强的,不过北大也有这个专业,北大的研究偏重地理方面,复旦的研究偏重历史方面,双方各有领军人物,号称南谭北侯,复旦是谭其骧,北大的就是侯仁之了,只不过谭其骧已经不在了。
  那是我头一次听说世界上居然有历史地理这样的专业。  
  回来后就网上网下地翻相关资料,甚至一度想往这条路上走。因为看见这些东西,实在没法不喜欢,实在没法控制它能将自己以往喜欢的那些东西拼凑在一起的喜心翻倒,但是很明显,自己在这方面上底子太薄,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业余。业余也就业余罢,自己喜欢也就好了。
  当初想报的是北大的历史地理专业,复旦的学风我一直不是很喜欢,况且认为就历史方面来研究这个专业,势必只能在历史沿革里打转,脱不了中国沿革地理的旧习,而且也太不学以致用了。包括上周读了的半本谭其骧的《长水集续编》,涉及到的与现实相关的是海南建省的大题目,另一个是如何根据人口和地形规划将中国划为近五十个省,每个省近二千万人口的问题;而北大的就比较实用,尤其是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对城市规划,还有风景区规划、沙漠治理等应用方面,走的位置比较靠前。在复习时我才终于想明白自己自高中以来一直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地理系在考大学时是只能让理科学生报考的,这的确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盲点,靠死记硬背怎么也突破不了的关键。况且看看这两个学校,也没一个能将自己最喜欢的人文历史地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所以一击不中,全身后退,自己业余读着玩就是了。
  上周唯一读完的书是《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顾颉刚是谭其骧和侯仁之的老师一辈,算上史念海,国内的历史地理学大家俱出其门,只是我现在还没弄清浙大的陈桥驿和他的关系,总觉得陈是跟着竺可桢原来在浙大当地理系系主任那一路下来的。顾在多个学科方面均是开山一级的人物,生逢新旧学术风潮激荡的民国初年,那一辈人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前一辈的考据学者没有那等开阔的眼光,后一辈的人没有那样好的旧学底子,再说什么也是无用了。
  顾的事例最近开始往所谓的强势媒体上走了。在今年及去年的《南方周末》上我就见过两回,第一回全是胡说:
  历史学家顾颉刚当年从欧洲学成归来,拜见老师章太炎,大谈西方的科学实验,强调一切事务,必须亲眼看到,才算真实可靠。老章这时一撇嘴,漫声问道:“你有没有曾祖?”顾说:“老师,我怎么会没有曾祖?”章太炎说:“你真有吗?你亲眼看到你的曾祖了吗?”顾一时无言以对。(见王枪手《半疯章太炎》一文)
  顾的年表我是看过的,根本就没见过他有出国留学的记录;而且他与章太炎的关系还是以神交为主,没听说有拜师一说。
  第二回在上周四的那一期上,某人的专栏里有提到顾上妙峰山调查香会的逸事,这一事就全记载在我手头的这本书里。妙峰山香会和孟姜女传说的演变,是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里做出的最大贡献,偏偏这两篇就是这一本书里最好看的地方,当真是闲人看去有游记的乐趣、传说的神奇;略有些知识的人看过去有比较的趣致、传统延续的完整和变异之处;而当时的学人也为顾的成绩鼓舞,一时间竟有几十位学者同时投身于收集孟姜女的传说资料的整理,与之讨论,也是因为做下去是件很快乐的事吧。
  另在顾总结孟姜女传说的演变的结论中看到如下的字样:
  ……我想,如能把各处的材料都收集到,必可借了这一个故事,帮助我们把各地交通的路径,文化迁流的系统,宗教的势力,民众的艺术,……得到一个较清楚的了解。这比了读呆板的历史问题,不知道可以得益多少倍。至于小题大做,乃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天下事只有做不做,没有小不小,只有你肯做,便无论什么小问题都会有极丰富的材料,一粒芥菜籽的内涵可以同须弥山一样的复杂。
  不由得想到前些日子9238和我说起在网上搜索信息时的说法:
  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搜索问题难不难的说法,也没有什么大不大小不小的说法,任何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搜索,在我眼里都非常复杂,都可以就此写成一篇搜索的论文,都可以做成天底下最完美的一次搜索。
  任何能做出点事来的人,也就是因为如此。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