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多事的《梦想和文学》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晓雾初开发表时间:2000-12-29 12:17
写给多事的《梦想和文学》

多事的《梦想和文学》刚砸进琴的时候,我并未留意。坦白的说我没有能够看懂多事想要说些什么,关于梦想和文学他又是怎样诠释和界定的。直到我看到他的《梦想和文学》2时,我才懵懵懂懂体会到一些他力图剥清的本质。现在我可以说当他提笔想要一抒胸臆的时候,他并没有完全理解清楚自己想要阐述清晰的是什么观念,想要辩驳的是什么样的事实。那时候他仅仅意识到这种想法将要对文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更深远的发展趋向。我是这样理解的。

多事说:当梦想成为文学的时候,世界上就不再有文学,有的只是一小搓人相互间的评论。这里面,如同他的标题一样,他选择了两个不恰当的词语,这两个词语误导了他接下去行文走向的同时限制了读者的思路,完全把他的文章与他想要澄清的中心隔离开来。我想,他想要说的梦想,是指代文学这条路走到终极将要带给文人的成功,名望,财富,等等一系列可以称得上幸福文学的东西。而文学,在他通篇的思考中,始终站在信仰的立场上,是一个理想化信念化的追求。我不知道我能否将这层意思透彻的解析出来,因为我知道我文字表达的能力远远低于我的理解力,所以我说出的,也许不再是多事原本想要表达的,但愿是他所感兴趣的。

我想要说的是:文学,是一种信仰。当它成为人们追求幸福或者成功的一种手段时,它已经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此种成功的种种演绎和评论等等虚妄无谓的东西。我将这句话作为我全文的中心。

然而,借助文学,确实可以指引人走向富足和成功。在这一点上,它与其他艺术一样。比如多事提到的那个流浪画家,进入名流社会以后声名鹊起,作品得到了应有价值。不论自此以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如何,他将衣食无忧,整日和地位高贵的人做伴;而瞎子阿炳,他虽然在多年以后也得到了人民的承认,却始终乞讨为生,终身在穷困中挣扎。从艺术的角度,我们可以说他们都是成功的,虽然这成功有着千差万别。对于那些与阿炳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平民阶层来说,瞎子阿炳的价值和意义超乎寻常,他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家。一个上流社会的艺术家不可能变成人民的艺术家,因为他的画立马会变成贵族化的收藏品,他的音乐只能成为贵族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尽管它是借着表达平民的心声登上象征荣誉的最高阶层。它的高额价值使他远远脱离了人民群众,但这却是它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譬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毕加索的画,还有那些悬挂在贵族王公们客厅墙上高贵的装饰品,是平民无法理解和欣赏的。

文学虽没有此种忧患,但它堕落的更为直接。报纸,杂志已经完完全全被污人眼界毁人心气的最浮表的思想占领,到处都是埋头苦练文字游戏的人,他们把文学最根本的意义完全放弃,希望日臻纯熟的技巧也能将他们引领进他们的前辈在诸多宣传工具上占领的阵地,冲锋陷阵。成功是他们唯一的的希望,却也葬送了他们希望。他们的文字虽然精致却没有思想,如同他们对于文学的信仰。可是他们占领了文学的主要阵地,这就不能不成为一个问题,一个隐患,那就是他们将把我们领向何处。

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是没办法开口说话的。虽然我们能够看穿这虚无,但是我们缺乏一种让别人理解我们内心的能力。而那些具备这种能力,可以畅所欲言的人却只关心他们自己的生活,一瞬间的私欲;即使他们偶尔关心我们的想法,他们也只是想多一些创作的素材,他们根本没了解到我们内心不甘沉浮的挣扎和苦闷,他们只会掂量能用我们痛苦换取的价值,看到没有新鲜离奇的故事,他们转身就走了。他们以为人和他们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他们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就是在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说话,他们不关心的别人也不会关心。他们也刻意的描摹一些我们生活的副本,让我们目睹自己在生命中的惨淡经营,他们更热爱描绘那些不屑,借以打击破坏苦苦支撑着我们生存下去的信仰,对于爱情对于善良诚实一系列美德的热爱,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无望,前景更加的黯淡。他们歌颂那些不屑,颂扬真实的无耻,因为那是他们的生活,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手段,扬名立腕的方式。

他们握着笔,我只能任他们说。

他们说,现实就是如此,我们的责任就是反映现实。

可是,
真的,让一群看不见我们的盲人领着我们,我们将走向何处?

多事说:失去写作的笔并不重要,失去创作的心,用自己的心去代替读者的心才是中国文学堕落的根源。这句话我同意前半句,不同意他的结论。中国文学堕落的根源并不是谁的心取代了读者的心,而是成功取代了信仰。

还有很多多事涉及到的我还未能写出,先到此处。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