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的布阵问题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大国师王威发表时间:2014-02-14 04:20
  

二月癸亥日这一天,大约是周武王姬发一生中最疲惫又最兴奋的一天。

牧野在望,周武王姬发显然已经收到微子的线报,得知商纣王所组织的大军就在牧野集结布阵了。明天就是大会战了,就是商周两大民族命运对决的时候了。

于是这一整天,全军在修整,唯独他忙完一件事又一件事。

先是集合了诸侯将领去祭天了,祭天之后又召集将士进行军事动员,并一起观赏了临战前夕的军事乐舞。

再下来该干什么呢?布阵。

布阵之法,在冷兵器时代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我们今天看着电影里头冷兵器的大会战总是热血沸腾,不过真要去指挥这样一场战争,难度是超乎现代人所能想象的。

为什么要布阵呢?就是为了便于指挥。

在上古夏商周时代,在没有望远镜、没有电台的情况,一个主帅是不可能实时把握战争的每一个动态的并作出细致的调度。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布阵。

在短兵接战、面对面的肉搏的情况下,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乃是重中之重,是以在军队投入战斗之前,就得先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得战斗队形。

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换句话说,阵就是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和组合。

布阵,就是将战场上每个士兵的位置固定下来,然后进攻、防守乃至于撤退都要按照事先拟定进行。

而在上古夏商周时代,这种布阵更是非常的机械,非常的不灵活。

至少在战国时代之前,中原列国的大会战都往往会选在大平原上展开,然后双方都从容的布阵之后,然后一声令下才开始厮杀的。

这并非对战双方乃是仁义君子,而是如果军队在山地或者丛林摆开,一百步之内也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而之所以组织大兵团作战,目的自然是为了做到协同指挥,为此对战双方都只能默契的选择在大平原作战了。

牧野之战的前夜,也即二月癸亥日(公元1046119日),周人军团开始在牧野战场上布阵了。

这显然是周人军团已经收到了商人军团军团的战表,双方约定在牧野进行大会战。

周人军团是什么时候开始完成布阵工作的呢?申时。

根据《国语》一书之记载——

周武王姬发是在二月癸亥日晚上排兵布阵的,还没有完毕就下起了雨。在夷则律相应的时辰上排兵布阵完毕。[1]

夷则是十二律之一,古人将音律对应历法天文。夷则相对应的即是申时,又与天上的二十八宿觜、 参两星宿相对应。

在冬天的这个时候,大中午是一天光照最好的时候,光照好,就可以看得远,就可以从容的开始布阵了。

五万人的周人军团布阵完毕,应该花了三四个小时,也即差不多是申时了,就是现在的北京时间下午三点到五点(15时——17时)。

然而问题也来了。

战场下起了雨,这雨是小雨中雨还是大雨呢,在先秦文献里头,叙事简约,只提到了一个“雨”字。然而既然提到了,显然应该也不会小。

不过,周人军团自从渡过黄河,一路以来都是极其恶劣的大雪天气,现在下起的大雨虽然也让将士很痛苦,但是相比起大雪中受冻而言,已经好了许多了。

布阵完毕就不可能再随便走动了,那就只能在雨中一直站着。

当然,周人军团并不孤单,他们五万人站立在雨中。而在前面应该不远的地方,商人军团早就已经布好了阵了。

战国兵书《尉缭子》上说——

布阵之时,军阵之后是河流的话叫做绝地,军阵之前是山坡的话,那么自己的军队就成了废军。周武王姬发讨伐商纣王的时候,就是背临济水,正对着山坡而布阵的。[2]

后面有河流,就等于没有退路,没有了退路,不仅仅意味着不能撤退,而且散失在战场上灵活机动的能力。所以被成为是绝地。

在背水的情况下布阵显然是最糟糕的选择了。

后世楚汉相争时代,名将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赵国军队一看到这种情况就乐不可支,何以故呢?

背水是绝地是经过无数战例已经确立起来的军事规律了。

当然,韩信之所以为名将,用的也正是这个心理,他用背水一战来这一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3]

然而我们回到牧野的战场上,周武王姬发何以要做出这样一个坏的选择呢?他也背水布阵了,背的乃是济水。[4]

固然,我们可以将原因归结于周武王姬发之用心与韩信暗合,要想以弱胜强,以一当十,就得把战士放到绝境中去。可是,正对着山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兵书上说了,如果正对着山坡布阵的话,那最牛逼的军队就成了废军。原因何在?

你在山下,敌人在山坡上,你攻打对方,就得仰攻,同样长度的兵器,你够不着敌人,敌人够的着你,你就算是保护自己,就算是有盾牌还得高举,这怎么发挥战斗力。

换言之,高地的作用战术上体现为可以增加武器的覆盖范围,有效降低对方的武器打击力度(冷兵器时代较突出)。

这个问题不要说是在冷兵器时代,就是热兵器时代也是要命的问题。

以抗日战争为例子,日军最初多牛逼啊,一直打到湖北广西的时候,日军完蛋了,因为湖北广西多山多丘陵了,于是战无不胜的皇军就成了废军了。

居高者临下,所以在军事上,占据高地是意义几乎是所有军事家在战争之前必须做出的的第一选项。

事实上,高地的真正作用在于其战略上的位置:您可以以高地为中心,控制周围很大面积的地域,进可攻退可守。

如果这个高地在交通要道、战略要地上,那它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

高地的重要性实际是和平原、洼地对比而来的。平原上大家的地利是对等的;而洼地里你只有被包围的份。

因此,高地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在战略上极为有效的控制以此高地为中心的一块区域,战术上来说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活地。

《尉缭子》的作者尉缭子是个著名的兵家,当是真实的去考察过牧野的古战场,所以才会指出这一点,这也是武王伐纣所有文献中唯一涉及到周武王姬发布阵的资料,很难得。

周武王姬发之所以选择了如此不利的地形布阵,原因只有一个。在周人军团抵达牧野战场之前,商纣王率领的商人军团已经在此严阵以待了,并且把所有战场有利地形先占据了。

千载之下,我们几乎能听到商纣王看着周人军团无奈之下,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在最坏的地形上布阵时候所发出的得意的冷笑:竖子姬发,你跟爷爷玩阴的,你还嫩了点。

在牧野战场上,胜利的天平似乎在向着商人倾斜。

周人军团不是要偷袭么?可是商人军团已经布好阵了,以逸待劳。

周人军团一路上的雨雪坏天气,说明了他们不得天时,而在牧野战场上布阵,只能背济水向山阪,说明了他们不得地利。天时地利都没有,这战未开打就先输了一半了。

周武王姬发也在问自己——这个战,该怎么打!!!

这个时候,拼的就是个人的意志了,而是集体的意志了。拼的就是商周两大民族的战心和士气还有血性了。

在冷兵器时代,这意味着什么,意味谁更接近野兽谁就能取得胜利。



[1]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宫毕。——《国语·周语下·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2]背水阵为绝地,向阪阵为废军。武王伐纣,背济水向山阪而阵。——《尉缭子》

[3]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史记·淮阴侯列传》

[4]济水,古水名,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流经山东入渤海。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