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

论坛:江湖兵器作者:mustangsong发表时间:2012-01-27 22:59
曾母投杼:
        从前,曾子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子同名同姓,他杀死了一个人。有人就跑来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便只管织自己的布。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还是照常织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听到“曾子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曾母害怕了,扔掉织布机的梭子,翻墙逃走了。
 
---每个人都言之凿凿说曾子杀人了,什么叫人言可畏。
 
《牧童》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他曾问老师:人们都说六经,为什么只让我读五经?他的老师说:《春秋》不值得读。黄庭坚说:既然说是经书,怎能不读?结果他用十天就能背诵全文,不漏一个字。黄庭坚八岁作《牧童》云:“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古人早熟早慧的人很多,唐代的岑参岑参自称十五岁“隐居于嵩阳”,李白十九岁隐居于戴天山,黄庭坚八岁写的诗,已在嘲笑京城的名利客。估计是模仿他父亲惯用的口吻。父亲不得志,老骂那些得志小人。 
 
---17岁的进士大概没几个,17岁的秀才和举人不算是太稀奇。说韩寒17岁写的那篇文章太老成,我看正好相反,堆砌辞藻过分引章据典,这正是年少喜卖弄的痕迹,别说一个40多岁的男人不会这样写作文,30多岁的都不会这样写。如果引用典故和故装老成之笔就可以用来质疑韩父代工,那如果xxx和某个陌生人长得很像,是不是可以怀疑xxx是捡来的?(本想给点切肤之痛,算了!)
 
 
唐伯虎科场作弊案: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是明代著名画家与文学家。唐寅工书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唐寅的这一切成就都是在他经历了一场轰动一时的科场案之后取得的。一般说法是 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有才华的人未必一路顺利,但其才华终将发光!能少赛点车最好,韩三篇写的真,但并不好。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mustangsong于2012-01-27 23:51编辑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