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與毀滅:談 Janis Joplin 與六○年代的反文化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重华发表时间:2006-08-12 03:36
转一篇关于她的文章


++++++++++++++++++++++++++
輝煌與毀滅:談 Janis Joplin 與六○年代的反文化


紐約時報樂評人 Ann Powers ,在一九九三年由 Columbia/Legacy 系列出品的 Janis Joplin 三張一套的專輯「 Janis 」內頁說明如此說道: 「對我們這個世代來說,也就是所謂受 Janis 啟發,而將她視為爭取自由象徵的人來說,總像活在一種倖存者的罪惡感中。那原因就是,我們疑問著,我們究竟是她自我毀滅的共謀者,還是從中獲利了?就像其他的戰爭一般,六○年代的文化交鋒,戰火熊熊,讓真實的人付出了犧牲的代價,這是絕不可否認的。然而最後將 Janis Joplin 的死作為爭取多元文化的落幕,甚至是反對基進極端的藉口,實在是太小看她的生命以及音樂了!事實上,即使是反烏托邦主義一樣要付出代價:我們若無法感受最深沈的渴望,最後終將失去所有感覺。連憤怒都可以只是麻木而已。」

八○年代中期我赴美求學。飛到威斯康欣州麥迪遜城第一天,接機的朋友開著車,沿著校園馬路逐一介紹:這是被氣象人放過炸彈的物理館,這是以前不檢查證件時,遊民會進入的紀念圖書館,這是嬉皮群居的人民公社 …… 。下車時,她加強語氣,提醒我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將大量縮減,因為由雷根執政的共和黨當政,新保守主義氣氛瀰漫全美,教育預算被大幅刪減,我們學校一樣遭受池魚之殃,無法倖免。

彼時台灣尚未解嚴,天真的我連左右派都搞不清楚。然而數年後,我自然而然地融入麥迪遜校區文化,搬進了人民公社,與一群每天穿蠟染長衫,蓄著長髮(說真的,我常分不清楚他們的性別),抽大麻,彈吉他的屋友為伍。我們每天細心地閱讀幾頁紐約時報,一起罵共和黨,罵雷根的失憶症。週末時,我與滿臉落腮鬍的 Josh 開著那輛佈滿鏽斑,破得快要解體,像一顆大饅頭的 Volkswagen 九人小巴,到最便宜的超級市場去買食物,為大家煮大鍋菜。

這樣的我,回國以後看了「阿甘正傳」,心中感受只能以「悲涼」二字形容。那嗑著藥,彈著吉他,高唱愛與和平的女主角,不就是在影射,甚至嘲諷 Janis Joplin 以及那個世代受到她啟發的女人嗎?編劇將她描寫成放蕩不羈的浪女,其下場就是罹患愛滋病的「現世報」。六八年的那場華府反越戰大示威,在電影中被搞成一場鬧劇,一個大笑話,連反戰大將 Abby Hoffman 看起來都像個「俗辣」。真的是這樣嗎?

九○年代初期,台灣經濟仍盛,印尼風暴尚未引起台股重挫。坐在戲院中,如此尖酸刻薄,無情到極點的電影,周圍卻是一群哈哈大笑的觀眾。夾在其中,我困惑且尷尬地自問:勝利者真的如同電影情節,屬於「國軍英雄」阿甘嗎?還是如 Ann Powers 所言,當妳處於濃厚的新保守主義氣氛時,「連憤怒都可以只是麻木而已」?

隨著年紀漸長, Janis Joplin 的套裝西低放在電視旁邊的櫃中,越來越不常拿出來聽。直至收到「 Cheap Thrills 」黑膠唱片那一天,看到美國地下漫畫大師 Robert Crumb 為這張專輯所畫的生動封面,那過往的記憶,才一點一滴重新浮現。「 Cheap Thrills 」的封面以漫畫分格的方式,用趣味橫生的圖像,喜感十足的動物或人物,介紹每首歌曲以及出場的歌手與樂手,上方正中央「 I need a man to love 」一曲的圖畫,相當典型地反映出 Robert Crumb 的偏好:充滿性魅力而又強壯的女人,而那就不就是 Janis Joplin 嗎?

一九六八年二月 Janis Joplin 偕同 Big Brother& The Holding company 樂團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時, Robert Crumb 仍只是個知名度不高的漫畫家而已。他於前一年在舊金山創辦地下漫畫雜誌「 Zap Comix 」,在當地知名的嬉皮區街頭擺路邊攤,賣自己印刷的作品。

Robert Crumb 不但是個漫畫家,同時也是 bluegrass 與老爵士樂迷、七十八轉唱片的蒐藏者和唱片封面設計家。令人訝異的是,極為內向害羞 Crumb ,還是一流的斑鳩琴與曼陀林琴的彈奏高手呢!作為老唱片忠實的擁護者, Robert Crumb 自組樂團發行第一張唱片時,居然採取七十八轉的老規格!

Janis Joplin 、 Big Brother& The Holding Company 與 Robert Crumb 都曾經是灣區「反文化」( Counter Culture )的重要標記,而「 Cheap Thrills 」正是這三路人馬的心血結晶。來自德州的 Janis Joplin 承襲了藍調女歌手 Bessie Smith 宏亮的嗓音,她熟練地呼喊與嘶吼,唱出生命苦痛,以激情擁抱聽眾。 Big Brother& The Holding Company 的成員則深受 Sun Ra, John Coltrane 與 Pharoah Sanders 自由爵士樂影響,刻意用電子樂器的迴路製造迷幻效果。尤其是吉他手 Jim Curley ,硬式搖滾、印度音樂、即興爵士,無一不精通,有「西岸第一快手」之稱。至於 Robert Crumb ,以樸拙的簡單線條,結合黑色幽默及諷刺的概念,畫出一頁頁的小人物狂想曲。他創辦的「 Zap Comix 」漫畫連載「 Fritz the Cat 」,曾被 Ralph Bakshi 搬上銀幕。這一部曾讓主流媒體大驚失色的鹹濕卡通片,以 Fritz 這隻好色貓的奇遇記為主軸,配角則是鎮壓狂歡派對的豬警察,以及參與派對的牛朋友,活脫就是 Crumb 的性幻想加上當時嬉皮生活的剪影。

製作人 John Simon 原本無意發行 Janis Joplin 與 Big Brother& The Holding Company 巡迴演出的現場專輯,因為他覺得音樂品質還不夠好,但 Janis 極具魅力地演出,成功地揉合了藍調演唱與迷幻搖滾,已經在全美各地掀起狂瀾,唱片行與樂迷著急的詢問電話如潮水般湧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於是,在總裁 Clive Davis 一聲令下,「 Cheap Thrills 」於六八年八月正式發行,不到一個月就狂銷了一百萬張,理所當然地登上了銷售排行榜冠軍。這措手不及的大成功,卻導致讓 Janis Joplin 與 Big Brother& The Holding Company 之間的嫌隙,終至分道揚鑣。就像所有的大樂團一樣,樂手總是責怪歌手搶了他們的風采。 Janis Joplin 身穿山貓毛大衣,戴著藍色玻璃眼鏡,羽毛頭飾、長串的珠寶項鍊與色彩斑斕的喇叭褲,很快地成為年輕人競相模仿的時髦景觀。而她語出驚人的暢快言論,身體力行的性愛哲學,更成為當時媒體描述美國反叛文化的重要元素。

最諷刺的是,即使「 Cheap Thrills 」如此輝煌地展現 Janis Joplin 與 Big Brother& The Holding Company 的音樂魅力,讓當時生機蓬勃的灣區反文化閃亮發光,但最終的贏家,卻仍屬於當時選擇簽下他們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一九七○年當 Janis Joplin 的生命即將走向終端時,她每天早晨起床,以兩杯雙份的 Jack Daniel 威士忌配海洛英當早餐。她快樂嗎?她覺得自己漂亮嗎?她對自己的巨星生涯滿意嗎?沒有人知道。

同年十月四日,就在聽完最後一張專輯「 Pearl 」的配樂成品「 Buried Alive in the Blues 」隔天,她就因為嗑藥過量,死於洛杉磯旅館中,如此終結了 Janis 雲霄飛車式的一生。然而, Janis 的魅力並沒有隨之終止,那曾被視為充滿生機的反文化,載浮載沈地渡過流行化藍調與迪斯可當道的七○年代,綿延至八○年代共和黨執政後,終於,劃上休止符。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