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事小记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anne发表时间:2008-07-22 16:44

1,100张单子
2008年4月,韩国最有人气的电影杂志《cine21》(www.cine21.com,No650)做了一个最近三十年最佳十部影片的专题报道。百位影评家每人推荐十部影片。扣去重复部分,推荐了不下五百个片子。最后汇总了一个单子如下。
《三峡好人》 贾樟柯
《花样年华》 王家卫
《Old boy》 朴赞旭
《南国再见,南国》侯孝贤
《一一》杨德昌
《热带病》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Mulholland Drive》 大卫林奇
《Fargo》科恩兄弟
《Mystic river》 Clint Eastwood
《Elephant》Gus van sant
《Histoires du cinema》 Jean-Luc Goddard
《随风而逝》 阿巴斯

那天坐在图书馆翻看这本印成深粉红色的加厚杂志,评论家推荐的五百多个片子中,我只看过其中三分之一!而我还自认是一条颇勤奋的影虫呢。 新的好电影生发得如此繁盛快速,经典作品,葵花宝典们也不愿意只躺在书架上吃灰。

平时一起练拳的助教是个韩国文青,按我的定义,也就是对自由,智慧和审美有贪欲的那种,在书和影上颇有同好。送给过我亨利马尔罗《人之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和上面那张单子里戈达尔的《Histoires du cinema》(《电影史》)。

《电影史》是他从本地付费网站上下的。不知道该片在网上发行的环节,反正手上是个意大利文字幕版,片中导演旁白,英法意俄等电影对白的交叠对位,大概只有黄宝莲认识的那个精通八国语的人才能会心享用吧)。

我把杂志带给他看,他推了下眼镜说,糟糕了,拳也想下狠功夫练,书和电影也想看,而且还忙着约会,没时间呐。我引用鲁迅先生说,(韩国人对鲁迅先生很尊重,法国人文青就不太知道鲁迅)时间呐,就像海绵里的啊水,得找,得挤。助教学着我的口气,苦着脸说,时间呐,就像他以前喜欢过的啊女孩子们,见他就躲:)

那天夜里,我坐着发呆。我在想,上一个恶补季是什么时候。我知道自己想看,且会去找来看。我在想要花多少时间。不算《铁西区》这样的超长片,现在电影不少超过三个小时!我绝望地意识到,那些光和影,一辈子也看不完了。影评家得看多少电影才能做出公允的选择?他们吃饭也看,轮敦也看,迷糊着也看吗?能够看到什么(片源),选择看些什么,为什么要看?

看电影就是生活,好像不对,是她的一部分。

小时候每周去电影院看一个电影,或侯着电视台里的名片回放。现在网络,牒商,朋友家的书架,电影节,艺术影院使电影丰富多元到极大程度。“您想弄点什么来看啊?” 有时候我想,电影同时娱悦了太多感官,却是否有一种诱惑:降低思考的能力和意愿。

傻问题一堆(0型血的真都这么好奇吗?):
我有足够的时间吗?有。在那个big cold end前面,像是还有大把时间。
电影是避难所吗?曾经是,但现在不是了。最终避不过去。
戴锦华《色戒》的评论那么高杆,还要不要记下自己观后?要啊,因为那时那刻是你在看。同则欣赏,不同则立新。这样李安就不会对着镜头哭了。
有没有感到被动,迷茫,沮丧,崩溃?有啊,好多次啊。等待片头出来,等待一种新的光。等待,是的,还等待着。
自己拿个机子去拍?拍什么?拍底层?我还在等待着什么,和世人一样。当头棒喝不知是否管用。
一个人对技术的恐惧是如何产生和消失的?不知道,看看杨荔纳的传奇。
终极的,不看会如何?恐怕没什么。尤利西斯没看过电影,司马迁也没看过。


2, 电影的历史

贾樟柯在《我的摄影机不说谎》坚持读书阶段电影史对他的意义。张献民采访卡拉克斯时,卡拉克斯说 :“ 七十年代末我也是通过法国电影资料馆发现了德里菲斯,还有我们刚才说到的阿贝尔冈斯,德莱叶这样的电影作者。”

电影史,电影资料馆的意义。
那张面孔。那些导演。那片潮流。那股勇气,那种疯狂。
寻找,发现,模仿,影响,认知,探索,确认,等待,挣扎,放弃,敬礼,回顾。

有没有一本像贡布里奇《 艺术发展史》那样智趣兼顾的电影史书? 我原想,读了电影史,就不会有那许多贪痴癫了:这个没看,那个待看。 我的一个朋友,巨深型。有一次我发现,他家里的片子,好多他都没看过。那天他一边在网上写东西,一边瞟两眼正在放的《阮玲玉》(他倒不一定迷“一条眉要画一个时辰”的阿阮,但对故事中展现的那个年代上海的电影人,中国的电影业,片厂制则深有关爱。)。现在,我忽然猜到了,他其实也一样,骨架部分看了,枝枝叶叶的也来不及看呐。

最近读了一本简净的《外国电影史》,“原来如此”颇暗吼了几声。才知道文德斯,“ 这位曾攻读医气和哲学的大学生在投考巴黎高等电影学院时失败,在巴黎电影资料馆通过观摩大量影片自学成才。”

读史使我想到二点。一是意识到,如我之当代中国人,通过种种正或不正的渠道,所能看到的史上经典已经相当丰富,关键是得把它们顺一遍。如以前看过何老师采访施隆多德那篇妙文,现在才知道这个深奥风趣,仪表堂堂的老头在德国新电影谱系里的坐标。二是有认同和归属感。心随水流,自己对电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在这条历史的河流中找到了几块合心合意的白石头。采撷起来,用蓝灰的麻绳串一串,挂在床前。

讲到电影书,我想起97,98年左右,在上海书城看到台湾远流电影馆的那套“天书”。整整排了一长柜,100本不到,装帧文雅,每本100块台币出头。去了不少次,可能因为贵,始终完璧一排。我站着(没人管就坐着)看了几本。(《少年凯歌》《梦是唯一的现实》现都有了平价书。但上网查了一下,国内出版社目前只引进了其中很小一部分)。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王慰慈讲蒋樾来历,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蒋樾那么好(02年在arte看到《郑州火车站的幸福生活》,惊为天人)。原来他是从一个大的历史坐标里走出来的极勇毅又极柔情之人。而他们那批人补充说明了王慰慈谈到的台南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所首届招入的12名应届大学生的情况:“ (他们在)观念上、思想上、阅历上都没有能够成为拍纪录片的有雄心、有企图的人 。”

王慰慈几本和大陆纪录片人的对话录也在远流那套书里,当年没留神,现在真想看啊。 一套如此好的教材,因其昂贵,不知有多少人受过它几分的恩惠, 疏星暗河,春风陌路,也不知结出什么果子没有。贾樟柯说受益于电影学院港台图书甚多,是否包括这一套?

电影馆的那套书,是我平生第一次觉得书贵,觉得花钱不爽,第一次意识到现实世界的冷酷:)加之后来在法国,因参考书贵,复印过同学的书。所以我看《喜宝》,看大波美人买苏格兰城堡,买纽约几个街区什么的,只如同看玻璃瓶中圣诞雪景,琉璃世界般麻木不仁。倒是看到一句心动的话,姜喜宝和老头子作成交易后,回到牛津,打开书房写字台的抽屉。“第三格抽屉里有整齐直版的英镑。我的学费。我会将书单中所有的参考书都买下来。我将不会在大众图书馆内出现,永远不。”

而我,直到今天还在大众图书馆里东翻西翻。

3恶补电影

爱电影的人,也许都有那么N段恶补电影的季节。

我最早的阶段是在法国南部读书(非电影专业)放假时,借朋友的录像机看了一个多星期。电影和原声音乐带都在市立图书馆借。平均每天3,4部(我有个朋友声称可以每天看6部闷片,我发现自己现在不如原先猛了,闷片连看两部就死翘翘)。

看的是4部新浪潮代表作中的三部 《四百下》《 精疲力尽 》《 广岛之恋 》。《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没找到。(后来才知道,这四部中还有作者电影和作家电影一分。)还有4个导演系列。基斯洛夫斯基,北野武,拉丰提耶和文德斯。

我先看那几个导演是因为,很窘得承认,我倒今天还流连于电影中的音乐啊,舞蹈啊什么的。Leonard Cohen,Tom Waits,Nick Cave都是最先在电影中听到的。《潜水钟和蝴蝶》中孩子们第一次在海边看望中风的父亲时,摇摇摆摆响起了Tom waits的《All the world is green》。电影沙龙的主人问,这是谁的歌?我想听他的所有作品。我发现,他们的音乐简直像是大导演锦囊中的必杀技,像梦魇般迷住你,渗进血液,永远在那里。

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按导演作品看。其实上面说的那500多个片子,如果按导演顺一遍的话,大致就有个头绪了。比如今村昌平的《赤桥下的暖流》,《樽山节考》,岩井俊二系列都有选入。好像“天生会用电影说话”(引用阿城《且说侯孝贤》)的转来转去还是那几个。

后来在巴黎,搬了几次家,最后搬到圣米歇尔广场边上。附近小电影院密集。轮着放蔡明亮,侯孝贤,成濑,小津,大岛渚,阿巴斯,特吕弗,安东尼奥尼回顾展。电视里(Arte,法德合作的艺术频道)看过不少布鲁埃尔,贾穆许,波兰斯基,凯瑟琳布雷拉,蒋樾。后来王家卫,贾樟柯片子也渐多起来。

那是“最好的时光”。文艺资源极大丰富,人的状态比较野。兜里没几个钱,打一阵工可以混很久。把不多的家什寄放在朋友家,自己搭车坐船沿着西班牙的海岸线就去北非了,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想法。电影院和arte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就看你有没有时间,胃口和好奇心。可惜一直没好好用河对面让人耳朵起茧的电影资料馆。现在想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觉得已经很满足了,也可能没时间

这基本上就是一条影虫的路,在每一个生活着的不断迁移的环境中,逮什么看什么,渐渐誊出一份喜爱的名单。

回国后,买了不少碟片,开始是零零散散买,后来才看到出了导演作品集。探丫头似的,心疼脂粉头油钱两头开销,重复着花,但也没办法。听老徐说,在这个上头花大钱,走冤枉路的人多得很,他自己就在一张vcd25块的年代大量吸进过。

我也去看过上海图书馆影像馆,几乎是空的。问了一下,回答说,有版权问题。不太懂,上图不可以买正版吗?大街上密密匝匝,图书馆空空荡荡,倒很可以对照着看。我们生活的时代和现状,制度和风俗。

最近一年在釜山生活,住处附近图书馆叫中央图书馆某某洞分馆,是个很小的图书馆(这里的地名都是某某洞,刚来的时候以为都是穴居人呢。其实 “洞” 就是小山丘和小山丘之间的一块开阔地。相当于一个居住区)。小图书馆里有个影响资料库,一米宽,五层高的书架有20多架。

啊呀呀,恶补季又来了。许多想看的正逮着,还有不少封面上列了三大电影节三百个小电影节一大堆得奖记录,就把登记号记下来。翻了半个图书馆,抄了100多部电影。法国图书馆影像资料是按照导演姓名排的,韩国则是按作品名排的。好像前者更有尊重作者的意思。国内有些朋友收藏甚丰,我看过好几个按国家分的,有按导演分的,也有混放的,地板,床底,大衣柜随便飞:)

最近这次恶补期间,看到莫名其妙的片子,就很痛苦。自己百里挑一发现好片子当然欣喜,但这个过程极耗费时间。看一个电影,和看100个电影在态度,心情,方法,感受恐怕都不太一样。

几周前,渐渐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饱和状态,也就是,不能,也不想再看任何片子了。歇了三四天,在海边朋友家的沙龙看到胡金铨的《侠女》(《A touch of zen》),马上又精神抖擞了,因为太好看了啊。仅是开场五分钟,我就由躺着改坐着了。(这是个每周一次,每人一把躺椅,靠着躺着看电影的沙龙,感觉上比扭着屁股看闷片人道:)

古城金陵,落魄书生顾省斋踱到自家画铺,搬门板,研磨,展纸,挥笔。有少年来求画,“ 姿容甚美,意颇儇佻”。诘所自,以“邻村”对。 画轴字幅花鸟之下,京剧小生式飞眼,水鬓,举手,抬足。无一处不细心,无一处不传神,看得人心啊这个熨贴----只有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悟过亲历过,细细摩挲过的人才做得出这种片子。

普通电影只是消费,或说消耗(或像妙兄说的,略甚于嫖赌)。好电影才让人坐直了,聚精会神。最好的那一类,让人头皮发麻,受刺激,恨不得立马做点什么才好。

4 一份听写

最近我重看《铁西区》时,做了一份听写。

《铁西区》碟中有几个附加的好东西。王兵在巴黎接受的18分钟访谈和法国电影资料馆前任馆长,现任蓬皮杜中心影视部主任的 Dominique Paini的28分钟评价。

我觉得巴黎的访谈没有和张亚璇的访谈好。前者谈得浅表,只给人该导演诚实朴素踏实的印象。而后者之间在《艺术世界》上那篇《我为现在拍电影》深刻得多,显现着成熟自觉的艺术观和对在有限条件下拍电影的清醒果断。如比王兵谈到片中的“主角”(铁西区的三个工厂): “当时特别喜欢那个工厂,它的庞大和质感都有一种吸引力。感觉就像一个人过去的理想。”

听写就是dictate老帅哥Dominique Paini对该片的评价。主要是字幕翻译得不好,就用自己的话再写一遍。我以前看Jacques Doillon《La fille de 15 ans》(《十五岁的女孩》),那个片子才叫胡翻,简直是“声东击西”。所以赋偶说,他看法国片,一向看英文字幕,以减少失水。

《铁西区》评论字幕倒不胡来,但也不负责任。听懂的就翻出来,听不懂的不翻。最主要是什么呢,Dominique Paini讲《铁西区》的哲学美学意义,被这样截断式翻译后就变成一种,单句看都明白,放在一起就迷糊的效果。而且译者对领会 Dominique所指好像也没什么热情。不过话要说回来,好多电影评论压根儿没有字幕。真是的,给你个白面饽饽不知足,你还要涂花生酱呐!

Dominique评述概括如下
《铁西区》的三个主题:衰亡与消失,以及对这种衰亡的理解;在衰亡消失过程中的工人的行为姿态,生活样态,以及由这些行为姿态共同完成的解构和消失;对现实的复制,时间的计时器,在其实有蒙太奇的拍摄中展现出来的好像没有蒙太奇的技术。

一个巨大的东西消失,败坏,伤感,压力,深渊,是大美。一部讲述内部记忆的杰作。还有一层意义,这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内部拍摄的作品。

导演的特质,他不知道走到哪里,走出什么。这样拍电影其实很难,如同绘画,一点点画出来。导演对光和影,灰尘,冷和热,感情,身体的掌握。他不讲述,他呈现;他不代表,他展示。

9个小时。时间的处理,让人忘了时间。而一般的电影,2个小时内会发生些什么,就有了时间的紧迫感。

政治不是导演的本意,这一点上王兵如同罗西里尼,最后政治消失了。只有他,沿着铁路在拍。王兵让人想到维斯康蒂,穿越长长的疆域,只是王兵没有触及死亡。王兵的作品还让人想到戈达尔和大卫林奇的最后阶段作品。

Dominique最后这段评价让我想起 让•米歇尔•西蒙评价贾樟柯:“ 贾樟柯直到昨天还名不见经传,甚至不为那些既热爱中国又热爱电影的人们所知道,但他肯定是一个伟大的电影工作者,他的美学位置仿佛是介乎于皮亚接(maurice pialat)和早期的侯孝贤之间(这种组合有可能吗?)”(张献民翻译《 另一种视线中的小偷 》) 也许这就是贾樟柯所说的读电影史的意义。评论家清晰看到伟大导演之间的光谱,而作者可能都有点像吕克贝松,只是在清空童年,那段月夜在海上和海豚嬉戏的回忆。

提到这两个精彩的评论,是因为心虚加贪婪啦。因为看的还不多,而盲点太多。呜呜,皮亚接(maurice pialat)的片子一个也没看过。天下的好东西都想看的不是狂人就是疯子。但哪怕这样的当头棒喝也挡不住一些疯子疯狂的意愿。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