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祭(转贴)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酹江月发表时间:2003-09-07 21:55
作者:飞眼
1985年的春天,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把吉他。许多年后,我的第N把吉他被扔在角落里,任尘灰在琴弦上无声弹奏、叹息。是的,日子就这样流过,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风情懵懂到洗尽铅华,从拥抱到挥手,从开始到结束——十八年,让我们青春不在,年华老去。偶尔,当断续的歌声随着记忆飘来的时候,很多往事会刹那间汹涌而至……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她的样子,漆黑的琴板上有一条红色滑过,美极了。虽然后来知道,那是一把非古典非民谣的练习琴,在今天几乎一钱不值,但当时标价四十二块,几乎是父亲一个月的工资,那是我的第一把吉他。小心翼翼的把她抱回家,从C和弦开始练起,从《爱的罗曼斯》开始学起,从台湾校园民谣开始唱起。那一年被冠名世界和平年,有一事件记忆深刻,百名歌星演唱会在北京演出,中央电视台破天荒的做了直播,从那时起认识了崔建和《一无所有》,几个月后在《中国青年》的一篇文章里才知道。这叫“摇滚乐”。两年后,也就是1987年,齐秦的歌声一夜之间扫过城市的各个角落。当我第一次在二哥的随身听里听到《外面的世界》才突然发现,原来吉他是如此的美妙(现在如果这么说可能会被人笑得想一头撞死)。也是从那以后,全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听见年轻人扫动琴弦发出“狼”一般的嚎叫声。
中学的时光基本是在这样几个单词下活过去的:期中、期末、晚自习、期许的目光、谆谆的教诲……吉他如佛祖般被贡在墙上不敢摸碰,可是外边都已经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了。到现在我还顽固的认为,高考后的那个夏天阳光异常灿烂。这个悠长的自由的暑假我好象都在扒带,从罗大佑到童安格,从崔建到张蔷,在《花房姑娘》的伴奏声中开始了我的大学时光。
引用一句高晓松的歌词:那是个白衣飘飘的年代。经济在高速增长,四个现代化就在眼前不远的地方,人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个人价值突然被发现,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这新一辈。知识就是力量,校园里到处都飘荡着高声的雄辩和朗朗的诗歌。生活中怎能没有自己的声音?在宿舍熄灯后的被窝里,在手电筒微弱的光晕里,写下了第一句属于自己的歌词;在校园偏僻的角落,用吉他谱出了第一声属于自己的音符——很多校园民谣作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星星点点的校园歌声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一个寝室到另一个寝室,从这个学校到那个学校被默默传唱。
1993年,当时的大地唱片公司出版了《校园民谣-1》,让校园外的人们都聆听到了她的声音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她像一个落入凡间的精灵——只可惜,这个精灵在商人的手中逐渐地堕落并在堕落中迅速消亡,而校园民谣中的一些真正天使之音也随之被陪葬,毫无尊严地死去。
是的,我非常怀念在校园的那段时光和那段时光里传唱的那些作品,她们如同小夜曲般优美动人,没有浮躁和发泄,没有牢骚和抱怨,如一杯酒,如片风景,天真无邪,纯美如诗,沉吟至今。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